[实用新型]行李箱拉杆受力点的补强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05335.8 | 申请日: | 2007-0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13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 发明(设计)人: | 周清徽 | 申请(专利权)人: | 乔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5C13/26 | 分类号: | A45C13/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明霞;俞昌华 |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行李箱 拉杆 力点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李箱拉杆受力点的补强结构,尤指一种适用于目前市场上管壁日益趋薄的行李箱拉杆,主要在拉杆完全拉伸后的受力点处,补强梢与内管的两侧壁所形成的H字型补强结构,产生一补强作用,以避免受力点处的内管两侧壁产生弯曲或变形。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行李箱拉杆,大抵上为铝质的中空金属管件,由于金属质的管件重量较重,且铝材的成本较高,为减轻行李箱空箱时的净重及降低成本,拉杆的管壁已有日益趋薄;通过拉杆拖曳行李箱时,行李箱倾斜,行李箱整体的重量将经由座体的穿设孔集中作用在内管上,而在此处的内管两侧壁上形成一受力点,则现行管壁较薄的拉杆,在长期使用后,受力点处的内管两侧壁难免产生弯曲或变形,而影响产品的寿命及耐用性。
再者,当人们拖曳行李箱的过程中,若遇地面不平或阶梯时,整体重量所造成的冲击力更为加大,对于现行管壁较薄的拉杆而言,受力点处的内管两侧壁将更易弯曲或变形;且一旦内管稍有弯曲或变形,则在收合时,内管将不易复位而与外管形成位置不合。
因此,本设计人基于市场的需求及产品的趋势,乃积极构思及实际试验,遂发展出本行李箱拉杆受力点的补强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拉杆受力点的补强结构;在补强梢与内管的两侧壁所形成的H字型补强结构,位于行李箱座体的穿设孔适当位置处,而在拉杆的受力点处形成一补强作用,以避免受力点处的内管两侧壁产生弯曲或变形,并大幅增进产品的寿命及耐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行李箱拉杆受力点的补强结构,实施于扣止式的行李箱拉杆,包括一内衬套、一内管、一固定梢、及一补强梢等构成;
该内衬套,通过固定梢而梢固内管,且于固定梢上方设置有一补强梢,以支撑内管的两侧壁;
且该内管完全拉伸后,补强梢与内管的两侧壁所形成的H字型补强结构,位于行李箱座体的穿设孔适当位置处。
所述的行李箱拉杆受力点的补强结构,该内衬套,具有第一梢设部及第一梢孔,且第一梢设部的上方设有第二梢设部及第二梢孔;
该补强梢,具有一压花段,紧配合于第二梢孔中,且压花段的两侧各别延伸有固定端;
该内管,为一中空管件,两侧较接近底部处设有一固定孔,套设于内衬套而抵止于阶级部上,两侧内壁面由补强梢的固定端所支撑,以形成一H字型的补强结构,固定孔的位置与第一梢孔相对应;
该固定梢,具有一压花段,紧配合于第一梢孔中,且压花段的两侧各别延伸有梢接部,梢固于内管的两固定孔中。
所述的行李箱拉杆受力点的补强结构,该补强梢压花段的外径大于两固定端的外径。
所述的行李箱拉杆受力点的补强结构,该固定梢压花段的外径大于两梢接部的外径。
所述的行李箱拉杆受力点的补强结构,该行李箱拉杆具有闭锁装置,该闭锁装置包括一复位弹簧、一闭锁块、一驱动件、及一牵引件。
所述的行李箱拉杆受力点的补强结构,该内衬套,进一步于第一梢设部及第二梢设部的两侧设有一对轨道,轨道的壁面开设有一沟槽,沟槽下方并形成一止档部,且第一梢设部下方具一上固定部及一下固定部,上固定部与下固定部间并保有适当距离及一弹簧座;
该闭锁块,具有一闭锁凸部,且两侧面设有V型凸块,闭锁块置于上固定部与下固定部间,且与弹簧座间设置复位弹簧;
该驱动件,具有一长矩形的槽孔,且两侧面设有一导杆,两侧壁上并开设有一V型槽,驱动件顶端呈具一肋部,且肋部上设有一固定孔;
该牵引件,于底端具有一勾合部,勾合于固定孔中,而与驱动件相连结;
且该驱动件结合于内衬套上时,以驱动件的两侧壁嵌设于轨道中,导杆在穿过沟槽后由止档部所止档,内衬套的两固定部及闭锁块由长矩形槽孔所容置,且V型凸块与V型槽相配合,牵引件并容置于内衬套的轨道中。
所述的行李箱拉杆受力点的补强结构,该内管及外管,为矩形断面的管件,且该内衬套,为与内管相配合的矩形断面者。
所述的行李箱拉杆受力点的补强结构,该内管及外管,为圆形断面的管件,且该内衬套,为与内管相配合的圆形断面。
所述的行李箱拉杆受力点的补强结构,该内管及外管,为椭圆形,为与内管相配合的椭圆形断面。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主要在拉杆完全拉伸后的受力点处,补强梢与内管的两侧壁所形成的H字型补强结构,产生一补强作用,以避免受力点处的内管两侧壁产生弯曲或变形。
附图说明
图式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乔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乔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53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质量流量计U型流量管
- 下一篇:语音报时文具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