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紧急误踏油门安全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305532.6 | 申请日: | 2007-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9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国法 |
| 主分类号: | B60T8/171 | 分类号: | B60T8/17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2500江苏省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紧急 油门 安全 系统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主动安全装置,特别是汽车紧急误踏油门安全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现在汽车油门踏板和制动踏板都由驾驶员右脚控制,紧急情况下,有些驾驶员容易发生猛踩制动却误踏了油门现象,导致汽车不仅不停车反而加速猛冲,极易产生严重后果。目前常见解决思路大致分改变油门和制动踏板形状或位置以及误踏油门自动制动两种。改变油门和制动踏板形状或位置因不符合驾驶习惯而难以推行,已有的误踏油门制动装置因效果或成本问题也未普及应用。
发明内容
为能普及应用汽车误踏油门自动制动装置,加强车辆主动安全性能,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紧急误踏油门安全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在汽车进入工作状态后以一定时间间隔对油门踏板位置作检测,并将检测周期内的位置差值与正常驾驶时所测相应差值极限值对比。如果本次测量值未超出正常值范围,汽车正常行驶不受任何制约同时进入下一周期检测。如果本次测量值超出正常值范围,误踏油门判别装置输出控制电流至制动装置启动紧急制动,同时控制发动机进入怠速运转。然后本发明检测油门踏板是否回收。只要油门踏板没回收,就继续保持制动和控制发动机在怠速状态运转。当油门踏板回收时,可以理解为车辆已经不再需要制动或驾驶员要自己踩踏制动踏板控制制动力度,本发明解除制动并进入下一检测周期。
正常驾驶时,油门踏板总是处于轻踏轻放状态。紧急状态下发生误踏油门时有两种现象:一是驾驶员先将右脚离开油门踏板,用力踏向制动踏板时却误踏在了油门踏板上;二是驾驶员右脚没离开油门踏板就直接用力猛踏下去。其中第一种现象比第二种现象更为常见。不管是哪种误踏油门现象,油门踏板总是在很大的踩踏力量下发生急速的位置改变,都会使本发明的测量值超出正常值范围。通过比较检测值与相应正常值的极限值关系,就可以判别本次踩踏油门是否为误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主要利用车辆原有器件实现新功能,另增元件较少,适用于车辆生产或改装,成本低廉,实现简单。
2、在不影响汽车正常结构和用户驾驶习惯下,迅速判别出紧急误踏油门踏板动作,快速制动同时控制发动机进入怠速运转,使高速运行车辆受到发动机牵制,或降低低速运行车辆发动机牵引力,制动效果明显,由于发动机不熄火,后续操作方便。
3、本发明判别误踏油门是在油门踩踏过程中进行,不必等到油门被踩踏到底,提高了系统反应速度。
4、本发明的判别机制不易将正常行驶中加大油门等行为误判为误踏油门,在提高车辆安全性同时不影响车辆正常驾驶。
5、本发明在自动制动后,只要驾驶员踩着油门踏板不放松,就可以一直保持制动力,加强了制动效果。只要油门踏板有回收动作就立即解除制动,此设计可使本发明在万一发生错误判断后只要驾驶员松-下油门踏板就可以解除制动,加强了本发明的安全系数。
6、本发明可以通过调整程序中设定值大小来改变判别误踏油门的标准,可适应不同驾驶人群的个性需求。
7、本发明可以通过开关启用或禁用,以适应个别车主的个性化要求,同时在本系统工作故障或修理、调试车辆时,不会影响原车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工作过程方框图。
图2是本发明判别依据数据图。
图2中,T.时间轴,Y.油门踏板位置轴,A.常规驾驶状态下油门踏板移动示意曲线,B.常规驾驶状态下油门踏板移动极值示意曲线,C.误踏油门状态下油门踏板移动示意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工作过程方框图。本发明检测油门踏板一定周期内位移值,并将所测量值与设在发动机控制单元ECU中正常驾驶时所测相应值限值对比。如果本次位移值未超出正常值范围,汽车正常行驶不受任何制约并进行下一周期检测工作。如果本次位移值超出正常值范围,误踏油门判别装置输出控制电流至制动装置启动制动,同时控制发动机进入怠速运转。然后本发明检测油门踏板是否回收。只要油门踏板没回收,就继续保持制动力和控制发动机在怠速状态运转。当油门踏板回收时,本系统解除制动并进入下一检测周期。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结构和工作过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国法,未经张国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55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