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火车车辆信息自动识别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10304376.1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8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强;孙尚民;许西宁;林伟智;许艳伟;郭振斌;胡斌;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L13/04 | 分类号: | B61L13/04;B61L2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天正;刘宗杰 |
地址: | 100084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车 车辆 信息 自动识别 方法 系统 | ||
1.一种提供火车到来和离去信息的方法,包括
i)沿一根铁轨布置传感器阵列,所述传感器阵列包括顺序排列的第1、2、3上行传感器组(S1,S2,S3)和以相反顺序排列的第1、2、3下行传感器组(X1,X2,X3),每组至少包括2个传感器;
ii)使用第1上行传感器组(S1)或第1下行传感器组(X1)信号计算火车速度和轴距,使用系统数据库中的已知分节流程对所计算出的轴距进行分节;
iii)使用系统数据库中已知的车型判别流程,对已分节的轴距进行车辆类型的判别,如果判别出一节机车并且连续读取了超过已知机车的最大轴距数,则判定为火车到达;
iv)监视各传感器组的各车轮信号的脉冲间隔时间,如果任何一个传感器组信号脉冲的终止时间已超过由车辆最大轴距(hm)和限定的火车最低速度(Vm)确定的极限时间间隔(Tm),则判别该传感器组的信号已终止,如果所有传感器组信号都终止,则判定火车离去。
2.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包括磁传感器。
3.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每个传感器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冗余传感器。
4.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每个传感器组中的各传感器的间距的最小值由铁道枕木的实际间距的允许值来确定。
5.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每个传感器组中的各传感器的间距的最大值由货车车厢的最小轴距来确定。
6.如权利要求4或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每个传感器组中的各传感器的间距为10~1,200毫米。
7.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1上行传感器组(S1)与X射线源(O)的间距(d1)以及第1下行传感器组(X1)与X射线源(O)的间距(d7)的最小值,由火车最快速度与铁路车辆检查系统布置在铁轨一侧的X射线源(O)开始扫描前束流稳定过程需要的时间来确定。
8.如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1上行传感器组(S1)与X射线源(O)的间距(d1)以及第1下行传感器组(X1)与X射线源(O)的间距(d7)为3,000~700,000毫米。
9.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拍照系统(P)与X射线源(O)的间距(d4)的值由现场第1上行传感器组(S1)与X射线源(O)的实际间距(d1)以及第1下行传感器组(X1)与X射线源(O)的实际间距(d7)来确定,拍照系统(P)可以安装在第1上行传感器组(S1)与第1下行传感器组(X1)之间的任意位置。
10.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2上行传感器组(S2)与X射线源(O)的间距(d2)或第3上行传感器组(S3)与拍照系统(P)的间距(d5)、以及第3下行传感器组(X3)与X射线源(O)的间距(d3)或第2下行传感器组(X2)与拍照系统(P)的间距(d6)的最小值由货车车厢的第二个轴相对于最近的钩铛中心的距离来确定。
11.如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2上行传感器组(S2)与X射线源(O)的间距(d2)或第3上行传感器组(S3)与拍照系统(P)的间距(d5)、以及第3下行传感器组(X3)与X射线源(O)的间距(d3)或第2下行传感器组(X2)与拍照系统(P)的间距(d6)为3,000~4,500毫米。
12.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ii)中计算火车速度的步骤包括:读取一个车轮驶过所述第1传感器组(S1/X1)中两个传感器的时间间隔t1和从数据库读取这两个传感器之间的间距c1,由此按公式速度V=c1/t1得出火车速度。
13.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ii)中计算火车车轮轴距的步骤包括:读取从传感器的信号中算出的第1车轮驶过时的速度v1和与其相邻的第2车轮驶过时的速度v2,以及这两个车轮驶过该传感器的时间间隔t2,由此按公式轴距得出轴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未经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437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包装盒的固定夹层
- 下一篇:一种笔筒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