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能型电涡流缓速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302409.9 | 申请日: | 2007-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4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陈传松;王德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安通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7/28 | 分类号: | B60L7/28;H02K49/04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30023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型 涡流 缓速器 | ||
1.一种节能型电涡流缓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10)和转子总成(20),定子(10)上设有线圈(13),定子(10)通过支架(30)固定在车辆的底盘上,转子总成(20)与传动轴(50)相连,电源(70)经逆变器(80)给定子(10)的线圈(13)通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电涡流缓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逆变器(80)的输入端接电源(70),其输出端分别与速度控制器(90)的输入端、至少两个三极管Q的基极相连,速度控制器(90)的输出端与继电器开关盒K的输入端相连,第一三极管Q的射极与继电器开关盒K的输入端相连,继电器开关盒K的输出端与定子(10)的线圈(13)相连,线圈(13)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Q的射极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型电涡流缓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三极管Q两端的电压大于第二三极管Q两端的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型电涡流缓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逆变器(80)的输出端与四个NPN型三极管Q的基极相连,第一三极管Q1的射极与继电器开关盒K的输入端相连,第三三极管Q3的射极与线圈13相连,第二三极管Q2、第四三极管Q4的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射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第三三极管Q3的射极与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接电源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电涡流缓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继电器开关盒K内设有四个继电器,线圈(13)分为四组并联,各组线圈(13)分别与各个继电器的静触点串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电涡流缓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子(10)包括机座(11)、沿机座(11)的周向均匀分布的铁芯(12)以及包覆在铁芯(12)上的多组极性相反的线圈(13),铁芯(12)和线圈(13)通过螺栓固定在机座(11)上,机座(11)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架(30)上,支架(30)固定在车辆的变速箱(4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电涡流缓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总成(20)包括转子(21)以及与其相连的转子法兰(22),转子(21)为套管状,其外侧端设有端板(211),端板(211)的中部设有供传动轴(50)通过的孔(212),孔(212)的边缘部与转子法兰(22)相连,孔(212)的外围均匀分布有连接孔(213),端板(211)的周向上均匀分布有孔(214),转子(21)的内侧与支架(30)之间设有间隙,转子法兰(22)通过花键法兰(60)与传动轴(50)相连,花键法兰(70)与传动轴(50)过盈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能型电涡流缓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21)的外周面上设有斜向分布的散热片(2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安通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安通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240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