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饮水补充动物体内类胡萝卜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301265.5 | 申请日: | 200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1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许新德;邵斌;周迪;陈春波;洪毅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
主分类号: | A23K1/16 | 分类号: | A23K1/16;A01K6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乾诚五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付晓青;李广文 |
地址: | 3125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饮水 补充 动物 体内 类胡萝卜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学领域,揭示了一种通过饮水补充动物体内类 胡萝卜素,从而达到营养强化和着色目的的方法。
技术背景
类胡萝卜素在动物饲养中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物质,其不仅有利于 动物体的生长发育,而且还能赋予动物体皮肤或者其它附生物如蛋黄 诱人的颜色。动物体自身不能合成类胡萝卜素,它们只有从外界摄食 这些有用的物质,摄食进入动物体内的类胡萝卜素在发挥其重要生理 功能的同时还能在脂肪中沉积下来从而赋予了其各种各样绚丽的颜 色,如三文鱼的粉红色、龙虾壳的青色及鸟类各色鲜艳的羽毛等。
除了着色功能,一些类胡萝卜素还有着维生素A原活性,但也 局限于700多种类胡萝卜素中的50余种,例如:β-胡萝卜素、β-阿 朴-8’-胡萝卜醛等,除了维生素A原活性外,类胡萝卜素在动物体内 还广泛用作抗氧化剂,免疫增强剂和光保护剂等,此外它们还能减少 细胞缝隙交流及降低癌细胞的活性等功能。
如上所述,类胡萝卜素在动物体内是通过在脂肪中沉积下来而显 示特定颜色的,如禽类蛋黄颜色的深浅及均匀性与其中所含类胡萝卜 素的量息息相关,目前已有专用的比色扇指数(RCFY)来衡量蛋黄的 颜色特征,根据蛋黄颜色从浅到深可以分为1-14级,蛋黄颜色较深 且均一时的禽蛋在市场上往往有一个好的价格。但在不同国家,对蛋 黄颜色的要求也不一样,如在除德国外的北欧国家中,对这方面的要 求较低,一般要求蛋黄颜色比色扇指数在7-11之间就可以了,而在 西欧和南欧国家,人们追求更深颜色的蛋黄,要求的比色扇指数达 11-14级,在东南亚部份国家,人们的心理较易接受的蛋黄比色扇值 约为12-13。除了对蛋黄颜色有所喜好外,中国、澳大利亚、法国和 西班牙等国家的消费者对禽类皮肤、脚胫及喙的颜色也有要求,拥有 深黄色且均一的皮肤或金黄色脚胫的肉鸡往往有较高的市场价格。
乡间农户散养的鸡鸭,由于经常食用含多量类胡萝卜素的植物、 昆虫、水草或藻类等,存在于这些生物体内的天然类胡萝卜素就进入 家禽体内沉积下来,所以家庭散养的禽类皮肤、脚胫及喙等往往具有 令人喜爱的黄色,这些家禽的蛋黄也具有较深的黄色,其比色扇指数 往往能达到12级以上。而那些规模化养殖的禽类,由于常规饮食中 仅包含有少量的类胡萝卜素,为了达到与放养的禽类相似的外观品 质,往往要求在其饲料中补充一些法律上允许使用的黄色素和红色 素。
动物饲料中补充的黄色素可以是天然来源的叶黄素和玉米黄质, 往往通过摄食黄玉米、玉米蛋白粉、苜蓿、万寿菊花等植物来补充, 黄色素也可以是合成的,例如:β-阿朴-8’-胡萝卜素醛、或β-阿朴-8’- 胡萝卜素乙酸酯,补充的红色素一般是角黄素或枳橙黄素或辣椒红 素。目前禽类养殖业中一般是在饲料中添加万寿菊提取物干粉(叶黄 素含量为2%,是将万寿菊提取物与淀粉等载体物质混合而成)和合成 斑蝥黄素的微胶囊干粉(有效成分含量为10%)分别作为黄色素和红色 素来源,从而赋予禽类皮肤或脚胫或蛋黄以理想的金黄色。
饲料中黄色素和红色素的添加量是不同的,相对于黄色素如叶黄 素和玉米黄质,红色素斑蝥黄素有着更高的着色效率,所以在禽类特 别是肉禽类的着色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是确保基底达 到黄色,在此基底上可按需求加深色度。此着色阶段称为饱和阶段, 是通过加入黄色色素使黄色加深而达到目的的,而达到此目标最佳方 法是采用玉米、玉米蛋白粉和其它叶黄素的组合。着色的第二阶段是 在黄色基底上通过加入红色色素来增强色泽的同时保证不褪色,并使 色泽更加均匀,此阶段称为增色阶段,经过此阶段后,禽类皮肤或脚 胫由黄色转变为金黄-橙红色。在整个阶段,为达到最佳的着色效果, 黄色素和红色素的添加比例在3∶1到4∶1之间。
如上所述,在动物的饲养过程中,要向日常饲料中添加大量的黄 色素和红色素,在目前的饲料工业中,添加的黄色素主要是万寿菊提 取物,添加形式往往是吸附型干粉,其中叶黄素的含量在2%左右, 也就是将叶黄素从万寿菊中提取后与淀粉等载体混合后得到的低含 量粉末。
应用这种吸附型干粉会带来几个问题:一、叶黄素晶体仅仅是吸 附于载体中,没有经过充分的包埋保护,所以产品的稳定性差,在饲 料的加工贮存过程中损耗大;二、由于色素中有效成分类胡萝卜素是 以晶体形式存在的,这会造成其在动物体内的生物利用率很低,也会 间接地造成较大的浪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未经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12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