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限动芯棒冷拔管工艺及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710202513.0 | 申请日: | 2007-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2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成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1/24 | 分类号: | B21C1/24;B21C1/32;B21C1/3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冬 |
地址: | 610303***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限动芯棒冷拔管 工艺 及其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管的生产工艺及其设备,特别是适用于钢管冷拨的生产工艺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钢管冷拔生产工艺主要有无芯棒的空拔法和带芯棒(顶头)拔制法,其中,带芯棒拔制法有包括短芯棒拔制法和长芯棒拔制法。
采用短芯棒拔制法时,芯棒被芯棒小车固定在冷拔变形区内,不随钢管运动。钢管拔制完成后,自动与芯棒脱离,完成拔制。该拔制方法存在钢管内表面与芯棒表面之间滑动速度大,摩擦力大、拔制力大的缺点,造成芯棒磨损快,更换频繁,生产成本增加。而且生产的冷拔钢管的残余应力大。
采用长芯棒拔制法时,芯棒穿在钢管中,夹钳夹住钢管头部将钢管和芯棒一起拔过拔模(变形区),即为浮动芯棒。该方法大大的降低了芯棒与钢管内表面的摩擦力,提高了芯棒的使用寿命,钢管的不均匀变形和残余应力小,可以加大道次变形量。但芯棒要求很长,超过拔制后钢管的长度,而且准备的芯棒备件数量要求增加。拔制完成后,还需要专用的脱棒设备,将芯棒从钢管中脱棒,增加了工艺流程和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管坯与芯棒之间的摩擦力比短芯棒拔制法更小,而其芯棒长度又比长芯棒拔制法的芯棒长度短的钢管冷拔工艺及其设备。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限动芯棒冷拔管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将拔制前的钢管坯穿入拔模,并将芯棒穿在钢管坯中;
B.冷拔夹头夹住钢管坯穿过拔模段的前头部,对钢管坯进行拔制;
C.拔制过程中,钢管坯的拨制速度V1大于芯棒的移动速度V0;
D.钢管拔制完成脱离拔模后,进行芯棒脱棒。
其中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芯棒的移动速度V0/拨制速度V1=0.2~0.8。最佳为0.3~0.6。
本发明还提供了限动芯棒冷拔管机,包括拔模、冷拔夹头,在拔模进口端前设置有限动芯棒小车,芯棒安装在限动小车上,限动芯棒小车采用传动装置带动在轧制方向运动。
限动芯棒拔制时,芯棒同钢管一道沿拔制方向运动,但芯棒的运动速度由专门的限动机构控制,其速度低于钢管的拔制速度,它既不同于固定芯棒拔制时的芯棒不动,也不同于浮动芯棒拔制时,芯棒运动速度与钢管拔制速度相同。采用本发明的限动芯棒冷拔管工艺,由于较原来的短芯棒拔制法,钢管坯与芯棒之间的摩擦力降低,减少了芯棒的磨损和更换频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较原来的长芯棒拔制法,缩短了芯棒的长度,取消了芯棒的脱棒程序和设备,节约了设备的制造成本和厂房的占地面积,减少了芯棒备件的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芯棒限动冷拔管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拨叉结构的第一种实施例;
图3是本发明拨叉结构的第二种实施例。
其中附图标记为:1-限动小车,2-钢管坯,3-拔模,4-芯棒,5-冷拔夹头,6-拨叉,7-拨叉液压缸,8-夹持段,9-拔制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限动芯棒冷拔管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将拔制前的钢管坯穿入拔模,并将芯棒穿在钢管坯中;
B.冷拔夹头夹住钢管坯的夹持段,对钢管坯进行拔制;
C.拔制过程中,钢管坯的拨制速度V1大于芯棒的移动速度V0;
D.钢管拔制完成脱离拔模后,进行芯棒脱棒。
其中,芯棒的移动速度V0/拨制速度V1=0.2~0.8。但综合考虑拔制时管坯与芯棒之间摩擦力,以及芯棒的长度设计、生产线现场需要等因素,最佳的选择范围为V0/V1=0.3~0.6。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成都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2025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