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工裸仁核桃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201732.7 | 申请日: | 2007-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0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吴迪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迪男 |
主分类号: | A23L1/36 | 分类号: | A23L1/36;A23N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工 核桃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工核桃的生产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裸仁核桃的批量加工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发明人申请的《裸仁核桃及加工方法》公开了一种核桃加工制品及加工方法,其中的加工方法有:说明书具体实施方法中实施例一中的第二步“将胶粘剂溶液用有针注射或无针注射的方式逐个从核桃的脐部压入核桃壳内”,第三步“将注入足量胶粘剂溶液的核桃果放在离心机内转动,使胶粘剂溶液在核桃壳内流动均匀涂布于核桃壳的内壁”,第四步“将注入足量胶粘剂溶液并经离心处理的核桃放入清水中浸泡至核桃仁吸水膨胀使仁皮与核桃壳的接触尽可能大即可”。
这种加工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存在如下问题
将胶粘剂溶液从核桃脐部注压至核桃壳内,要逐个进行,带来生产效率低下问题。
注压过程受胶粘剂溶液浓度、粘度以及核桃壳内空隙大小等因素影响,使进入核桃壳内胶粘剂溶液是否足量难以控制和确定。
清水浸泡过程可能使本来注入不足的胶粘剂再度流失影响胶粘强度。
胶粘剂溶液从核桃脐部压注进入核桃壳内是可能使核桃脐部的疏松组织变成碎屑被带入核桃壳内,直接影响胶粘强度。
以上四种因素直接影响加工的最终效果,使核桃仁皮的脱净率处于不稳定状态难以控制,进而影响制成品质量的均衡性。
因此,改善上述加工方法成为提高质量和效率的必要途径。
发明内容:
真空技术的发展为上述加工方法提供了改善途径,本发明就是将背景技术从核桃脐部注入胶粘剂溶液的方式,改为创造真空环境利用大气压力将胶粘剂溶液从核桃壳上的任何通道吸入和填充核桃壳内壁与核桃仁形成的间隙,这个核桃壳上的任何通道包括核桃脐部并不限于核桃脐部自然生成的可渗透液体的通道,并使背景技术中的三步工艺一步完成。
本发明实现上述方案的方式是,将背景技术实施例一中的第一步所准备好的加工对象放入预抽罐内抽真空,待抽出空气达到90%以上后,加入含有胶粘剂和其它调味剂的预配胶粘剂溶液并浸没所加工的核桃,然后再释放真空负压至正常气压,并让核桃在预配的胶粘剂溶液里“浸泡至核桃仁吸水膨胀使仁皮与核桃壳的接触尽可能大即可”,这种将三步工艺一步完成的方式有效克服了背景技术所存在的四种缺陷,使逐个加工变为批量加工,能保障胶粘剂溶液充填率在90%以上,省却了离心加工,浸泡液由清水改变为胶粘剂溶液,可以使填充胶粘剂溶液的消耗便于计量和余量的重复使用,其碎屑在抽真空时已经带出核桃壳外,在浸没核桃时已悬浮于胶粘剂溶液液面;由于填入胶粘剂溶液同时同于浸泡,可加入调味剂使所加工核桃的仁肉在浸泡中腌制变味,使调味工作在本工序中也一并解决。
以下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这种加工裸仁核桃的生产方法
具体实施方法
实施例一:
第一步:
拣选已脱青皮,果壳完整洁净,经初步干燥使果壳与果仁之间已产生缝隙的新鲜核桃果作为加工对象,同时预配以水溶性胶如淀粉胶等为主要溶质,食用盐糖等调味剂为次要溶质、水为溶剂,浓度为2%以上的胶粘剂溶液。
第二步:
将加工对象放入预抽罐内抽真空,待抽出空气达到90%以上后,加入预配的胶粘剂溶液并浸没所加工的核桃,然后再释放真空负压至正常气压,并让核桃在预配的胶粘剂溶液里浸泡至核桃仁吸水膨胀使仁皮与核桃壳的接触尽可能大即可。
第三步:
将浸泡处理后的核桃果进行通风干燥,快速去除果壳上的水份,并使胶粘剂溶液在干燥中浓缩直至固化。
第四步:
在胶粘剂固化后进一步以公知方法进行干燥以使果仁的含水率降低到5%以下,果仁在干燥收缩过程中脱离被胶粘剂已固化在果壳上的仁皮;裸仁核桃制成。
第五步:
将裸仁核桃进行剥壳加工,可得到已脱去部分仁皮的核桃裸仁,经分拣分级,可得到不同大小级别的核桃裸仁,而未脱去仁皮的核桃仁按已有技术进行处理。
第六步:
将核桃裸仁包装成商品进入流通。
实施例二:
将实施例一前四步所加工的裸仁核桃,当前四步的工艺方案成熟到在第五步验证中仁皮去除率达到50%以上甚至更高时,且仁皮去除率较为稳定时,可直接将裸仁核桃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
实施例三:
将实施例一前三步加工的核桃在胶粘剂固化后直接进入剥壳加工工序,剥壳时已剥去部分核桃仁的仁皮,其余仁皮在核桃仁未进一步干燥的情况下,可手工借助摄子类工具继续撕剥制成含水率较高的鲜核桃裸仁,经常规技术杀菌包装制成商品进入流通。
实施例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迪男,未经吴迪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2017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