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GaN基发光二极管表面粗化的处理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99280.3 | 申请日: | 2007-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6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培咸;高志远;郝跃;周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 |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王品华;韦全生 |
| 地址: | 71007***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gan 发光二极管 表面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GaN基发光二极管LED表面粗化的处理方法,可用于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
背景技术
GaN基发光二极管LED以其寿命长、可靠性高、高效节能等优异特性在显示技术和固态照明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GaN蓝光LED发光效率为几个流明/瓦,GaN白光LED,即蓝光+荧光粉的发光效率通常为几十流明/瓦,与白炽灯相当,但仍低于荧光灯水平。因此,如何提高发光效率成为GaN基LED面临的一个主要技术瓶颈。
提高LED发光效率的方法有二:一是提高器件的内量子效率,这可以通过提高材料质量和改善器件结构来实现;二是提高器件的外量子效率,即提高LED的光取出率。目前,典型的GaN蓝光LED的内量子效率可达70%以上,GaN紫外LED的内量子效率可达80%,因此进一步大幅度提高内量子效率的可能性不大。而相对于内量子效率,普通GaN基LED的外量子效率仅为百分之几,这是由于GaN与空气的折射系数相差很大,GaN与空气界面的全反射临界角为23,在有源区产生的光仅有很小一部分可以射出到空气中。因此,粗化的GaN基LED表面可以减小内部的光反射,增加光取出率,从而显著的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
目前用于GaN基LED表面粗化的处理方法归纳起来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直接生长表面粗糙的p型GaN帽层。该方法基于的原理是在诸如低温等生长条件下,成核岛的横向生长减速,易于沿纵向生长,而为了减少光吸收p型GaN层很薄,因此,生长停止后许多成核岛尚未完全合并,形成了大量表面凹坑,增大了表面的散射出光。然而,伴随着表面质量的劣化,样品的结晶质量显著降低,尤其是未合并区域p型GaN的缺失,会影响器件材料的光电特性并降低LED的可靠性。另外,通过调整生长参数来控制样品表面的粗糙程度,在工艺上也很不稳定。
第二类表面粗化的方法是对GaN基LED表面进行后处理。现有的方法主要有:光辅助电化学腐蚀PEC、KOH溶液湿法腐蚀、强酸溶液湿法腐蚀、干法刻蚀、压印光刻和制作金属掩模选区腐蚀。其中,PEC法腐蚀掉的区域是晶格完整的区域,而未被腐蚀掉的p型GaN是位错所在的区域,这将会影响LED的其它光电特性。由于Ga极性面GaN的高化学稳定性,大量实验表明KOH溶液不能将其腐蚀,因而该方法表面粗化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尤其是对于结晶质量较高的p型GaN层。强酸溶液可以将Ga极性面GaN在其位错表面露头处选择性腐蚀,但对于位错密度低的样品粗化效果会降低。干法刻蚀方法形成的表面起伏不规则,随机性很大,压印光刻和金属掩模选区腐蚀方法,虽然可以得到形状规则分布规律的表面凹坑,但工艺复杂,在生产应用中将增加加工复杂度,增加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GaN基发光二极管表面粗化的处理方法,以提高器件的光取出率,同时不影响器件的其它光电特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给出一种GaN基发光二极管表面粗化的处理方法,该方法的实现步骤如下:
(1)在600℃~750℃的低温条件下生长GaN基LED外延片中的p型GaN帽层,使该帽层的位错沿垂直于外延表面的方向传播,不发生弯曲,从而使该帽层的位错密度增大而不影响器件的光电特性;
(2)在设定的腐蚀温度和时间下用熔融的KOH腐蚀LED外延片,p型GaN层内高密度的垂直于外延表面的位错被选择性腐蚀,在器件表面形成密集的形状规则的腐蚀坑。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说的GaN基LED外延片,是采用常规的GaN基LED结构,用MOCVD技术制备,其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衬底、缓冲层、未掺杂GaN层、n型GaN层、n型AlGaN层、量子阱、p型AlGaN层和p型GaN层,其中,p型GaN层的厚度为50nm~200n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说的腐蚀温度和时间,应根据腐蚀后样品表面形貌进行调整。对于不熟悉其特性的新工艺条件下生长的外延片,应先进行抽样,初次腐蚀可选取的温度范围为220℃~250℃,时间范围为2min~4min。若腐蚀坑深度超过p型GaN层厚度的1/2,应降低腐蚀温度或减小腐蚀时间,否则可能影响器件的光电特性;在满足腐蚀坑深度要求的前提下,若相邻腐蚀坑的平均间距大于0.2μm,应维持腐蚀温度不变,增大腐蚀时间,继续进行腐蚀,直至满足要求。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92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