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酪酸梭菌在制备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组合物中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196732.2 申请日: 2007-11-30
公开(公告)号: CN101450083A 公开(公告)日: 2009-06-10
发明(设计)人: 崔云龙;李洪福 申请(专利权)人: 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北京东方百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天施康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5/74 分类号: A61K35/74;A61P1/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66400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酪酸 制备 治疗 新生儿 喂养 耐受 组合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酪酸梭菌的药物新用途,具体涉及酪酸梭菌作为主要活性成份 在制备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组合物中的应用,属于生物药领域。

背景技术

喂养不耐受是指由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质量儿肠粘膜发育不 完善,消化系统功能发育不成熟,开始肠道喂养后,经常出现呕吐、腹胀、胃 潴留等喂养不耐受问题,影响新生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同时,喂养不耐受 新生儿较长时间静脉营养,不利于新生儿肠粘膜增殖生长及消化系统功能发育 成熟,且易出现胆汁淤积、出血、黄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严重者 出现继发感染,促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使早产儿死亡率、致残率升高。目前主 要应用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西沙必利、胰岛素、红霉素等促进胃肠动力药 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不但不能快速促进肠道功能发育成熟,而且存在锥体 外系不良反应、心率紊乱、低血糖等副作用,虽然小剂量应用红霉素没有发现 明显副作用,但红霉素属于抗菌药,长期使用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及出现细菌 耐药性,具有潜在的副作用。

2007年的《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2):138-139],贺湘英等发表 了“金双歧片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通过应用双歧杆菌、保加利 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治疗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但双歧杆菌、乳杆菌 和嗜热链球菌只是补充肠道有益菌,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且由于双歧杆菌、乳 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不能分泌酪酸(丁酸),酪酸是肠粘膜70%的能量来源,因此, 不能促进消化系统功能发育成熟,治疗喂养不耐受疗效差。

因此,寻找能够有效促进新生儿胃消化系统发育成熟,消除喂养不耐受, 且安全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的药物是临床迫切需要的。本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发 现酪酸梭菌不同于双歧杆菌、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酪酸梭菌药物或组合物进 入肠道能够分泌大量酪酸,提供肠粘膜细胞增殖和生长所需的能量,促进消化 系统发育成熟,快速消除喂养不耐受,安全没有任何毒副作用,不会损害新生 儿身体健康,社会意义巨大,且未见相关研究报道,特申请此发明专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首次提供了酪酸梭菌在制备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组合物中的应 用,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药品、保健品和饮品等。

本发明人经研究证实酪酸梭菌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所 述新生儿包括早产儿、足月儿和过期产儿。

本发明人研究表明酪酸梭菌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主要是通过进入肠道分 泌大量酪酸,提供肠粘膜70%的能量,促进肠粘膜细胞增殖生长及消化系统发育 成熟,消除新生儿喂养后经常出现呕吐、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问题,促 进新生儿生长发育。本发明人研究证实酪酸梭菌经发酵培养,能产生高达 40mmol/L的酪酸。而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由于不产生酪酸, 它们分泌的乳酸、乙酸等短链脂肪酸也必须转化为酪酸才能被肠粘膜细胞代谢 利用,因此,不能有效促进消化系统发育成熟,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远达不 到酪酸梭菌的治疗效果。但酪酸梭菌可以与双歧杆菌、凝结芽孢杆菌、乳杆菌、 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不产生酪酸的益生菌联合应用,同时补充多种有益菌, 快速建立肠道菌群平衡,起到协同治疗作用,进一步提高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 受的疗效。并且酪酸梭菌、双歧杆菌、凝结芽孢杆菌、乳杆菌、链球菌、枯草 芽孢杆菌没有毒副作用,其应用剂量也是临床医生根据病情很容易掌握和调整 的。

本发明所述酪酸梭菌选自但不限于酪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 CGMCC、保存编号0313.1。

本发明所述双歧杆菌选自但不限于婴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infantis)、 CGMCC、保存编号0313.2,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CGMCC、 保存编号0313.5,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reve)、CGMCC、保存编号0313.6, 两歧双歧杆菌,又称双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CGMCC、保存 编号0313.7。

本发明所述凝结芽孢杆菌选自但不限于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 CGMCC、保存编号1207。

本发明所述乳杆菌选自但不限于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CGMCC、保存编号0313.4。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北京东方百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天施康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北京东方百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天施康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67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