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封装承载带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93698.3 | 申请日: | 2007-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2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 发明(设计)人: | 刘宏信;沈弘哲;李世富;萧世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百慕达南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3/498 | 分类号: | H01L23/498;H01L21/48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亮 |
| 地址: | 台湾省新竹科学***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封装 承载 结构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封装承载带的结构,包含:
一可挠性基材层,形成有一贯穿孔,由该可挠性基材层上的一周缘所定义;以及
一引线层,包含一第一引脚区及一第二引脚区,其中该第二引脚区形成于该可挠性基材层上,而该第一引脚区自该周缘朝该贯穿孔延伸;
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引脚区相对于该第二引脚区,构成远离该可挠性基材层的一弯折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该弯折部分沿垂直该可挠性基材层的一方向,形成一沉置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其中该沉置距离基本上为50微米至150微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更包含一防焊层,部分覆盖该第二引脚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该结构于该贯穿孔的位置,封装一芯片,该第一引脚区的至少一部分,用以与该芯片的一凸块电性接合。
6.一种封装承载带的制造方法,该封装承载带具有一可挠性基材层及一引线层,该可挠性基材层形成有一贯穿孔,由该可挠性基材层上的一周缘所定义,该引线层包含一第一引脚区,自该周缘朝该贯穿孔延伸,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沿垂直且远离该可挠性基材层的一方向,预压该第一引脚区,使该第一引脚区形成一弯折部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该预压该第一引脚区的步骤,使该弯折部分,相对于一第二引脚区,形成一沉置距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该沉置距离基本上为50微米至150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百慕达南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百慕达南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369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麻醉装置
- 下一篇:一种肺结核病人用杀菌消毒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