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湿法炼锌产出渣的洗涤方法及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92677.X | 申请日: | 2007-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5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 发明(设计)人: | 何凯东;何赜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凯东;何赜宇 |
| 主分类号: | C22B3/22 | 分类号: | C22B3/22;C22B19/00 |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洪 |
| 地址: | 412007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湿法 产出 洗涤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冶炼方法及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湿法炼锌产出渣的洗涤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锌冶炼方法通常采用湿法炼锌工艺,它一般包括焙烧、浸出、净化、电解等步骤,该工艺在浸出生产过程中所产出的渣,根据生产方法的不同,其含锌量有所不同。如采用常规两段浸出法,其浸出渣含锌一般都在15~20%之间,需对其进行液固分离后再经过回转窑等设备回收其中的锌及其他有价金属。其液固分离设备一般采用厢式压滤机等设备,由压滤机进行液固分离后,残留于渣中的溶液为含锌100克/升左右的硫酸锌溶液(俗称水溶锌),此部分水溶锌被渣带走,造成浪费;如果采用铁矾法,其铁矾渣含锌一般在5~7%之间,经厢式压滤机进行液固分离后,仍然有较多的水溶锌含于渣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一般采用采用浆化洗涤方法对渣再次洗涤,洗去其中的水溶锌。由于体积平衡的限制,加水不能过多,一吨渣大约加一吨水,经过搅拌槽浆化,再经过厢式压滤机压滤,即一次浆化,两次压滤,所产出的浸出渣含水溶锌仍然高达3~3.5%,铁矾渣中为2%~3%。需采用一套浆化洗涤设备,两套压滤设备,设备投资大。另一种方式是在厢式压滤机上直接对浸出渣进行洗涤,该方式通常有两种操作方法:
一种是从厢式压滤机的进浆孔直接加入洗涤水,厢式压滤机的出口阀门始终处于全开状态。这样洗涤方式,洗水会发生“短路”,其洗涤效果不如浆化洗涤。
另一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将1/2出口阀门关闭,另外1/2则为全开状态。这种方法与前者相比,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的洗水“短路”现象。在用水达到1.5~2吨水/渣时,也可以使渣含水溶锌降到1%以下,但耗水量大,系统加进去的水多,能排出的水少,系统体积膨胀,造成体积难以平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洗涤湿法炼锌产出渣的方法,它可使洗涤后的湿法炼锌产出渣含水溶锌降到1%以下,并使洗涤用水的消耗量为0.4~0.5吨水/渣。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洗涤湿法炼锌产出渣的装置,它能实施上述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在厢式压滤机上直接洗涤湿法炼锌产出渣的方法,它是在在厢式压滤机上直接进行,压滤完成、滤渣压满后进行洗涤,其特征在于:
A:它将厢式压滤机的出口阀分为四组,每侧为两组,同侧的出口阀均匀间隔分配为同一组;
B:它将洗涤过程可分为7个阶段进行,它依次为以下步骤:
步骤1、关闭厢式压滤机上所有出口阀门,至封闭状态;
步骤2、向厢式压滤机内连续泵入清水;
步骤3、全开启一组出口阀门,排出部分洗水,1~2分钟后从远离进口阀的末端开始逐个关闭该组出口阀门;
步骤4、1~2分钟后全开启与上组出口阀门同侧的另一组出口阀门,排出部分洗水,1~2分钟后,从远离进口阀的末端开始逐个关闭该组出口阀门;
步骤5、1~2分钟后从末端开始全开启另一侧的一组出口阀门,排出部分洗水,1~2分钟后,从远离进口阀的末端开始逐个关闭该组出口阀门;
步骤6、1~2分钟后从末端开始全开启与上一组同侧的另一组成出口阀门,排出部分洗水,1~2分钟后,从远离进口阀的末端开始关闭逐个该组出口阀门;
步骤7、将步骤3至步骤6重复一次。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步骤7中所排出的洗水留存用作第二个循环洗涤中步骤3至步骤6的洗涤用水,所述的第二个循环洗涤中步骤7所用水为清水。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洗涤过程开始前将进浆泵前的矿浆中间槽放空,并在中间槽中注入新水。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湿法炼锌产出渣为铁矾渣。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湿法炼锌产出渣为浸出渣。
一种湿法炼锌产出渣的洗涤装置,包括厢式压滤机、中间槽和将厢式压滤机和中间槽联接成一个循环系统的矿浆泵和管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两个向中间槽注水的储水桶,所述的储水桶一个为用于储存清水的清水桶,另一个为用于储存所排出的洗水的洗水桶。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储水桶的体积为厢式压滤机每厢容积的两倍。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洗水桶为防酸容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凯东;何赜宇,未经何凯东;何赜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26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气涡轮燃料的制备和引入方法
- 下一篇:振动检测探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