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型铜铁矿结构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92050.4 | 申请日: | 2007-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5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 发明(设计)人: | 李达;方晓东;邓赞红;陶汝华;董伟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23C24/10 | 分类号: | C23C24/10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余成俊 |
| 地址: | 230031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铁矿 结构 透明 导电 氧化物 薄膜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铁矿结构p型透明导电氧化物(Transparent ConductingOxide,TCO)薄膜的制备,尤其是CuCr1-xMxO2(0≤x≤0.25,M为金属阳离子Mg、Ca、Ni等)薄膜的脉冲激光沉积法(Pulsed Laser Deposition,PLD)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从平板显示器的透明电极到低辐射的建筑玻璃涂层,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应用非常广泛。目前研究较多的TCO材料包括ZnO,In1-xSnxO3(ITO),SnO2:F,Cd2SnO4等,其中ITO和SnO2发展较为成熟,但是它们均为n-TCO。虽然在ZnO等体系中可以通过一定的工艺制备p-TCO薄膜,但是其工艺复杂且稳定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制备出性能优越、工艺稳定的p-TCO薄膜材料以及将其与n-TCO薄膜进行复合,对研究透明pn结、透明晶体管、透明场效应管等透明光电子器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Sato在1993年第一次报道了p型半导体NiO薄膜,其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40%的透过率。但是由于其较低的可见光透过率,NiO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直到1997年,Kawazoe等人报道铜铁矿结构氧化物CuAlO2薄膜为p-TCO材料,并且具有较好的电学及光学性能,再一次激起了人们对p-TCO的研究兴趣。
铜铁矿结构氧化物的化学式可写为ABO2,其中A为Cu、Ag等一价金属离子,B为Al、La、Sc、In、Cr等三价离子。由于原子排列方式的不同,铜铁矿结构氧化物具有两种不同的晶格结构,因此具有2H和3R两种晶相。在铜铁矿体系中,CuCrO2的电导率约为1Scm-1,而且在Cr位掺入5%的Mg,电导率可增加到220Scm-1,这是目前报道的p-TCO中最大的电导率。
铜铁矿结构氧化物薄膜的制备方法有化学溶液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溅射法,其中PLD法具有易于准确再现靶材成分,生长外延单晶膜和多层膜的优点,是目前最常用的铜铁矿结构氧化物薄膜制备方法。使用PLD法制备薄膜需要预先制备靶材,在传统方法中,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CuCrO2靶材需在较高温度(~1100℃)下长时间烧结以确保充分反应,能源损耗很大。现在能源问题越来越严峻,使用更节能的方法制备出高质量的p-TCO薄膜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工艺简单,能耗低,能制备出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可见光透射率p型铜铁矿结构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制备方法如下:
p型铜铁矿结构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a)按铜、铬和M的摩尔比为1∶(0.75~1)∶(0~0.25),称量氧化亚铜、氧化铬及金属M的氧化物,将原料混合后球磨;
(b)将球磨之后的粉末压坯,制备成复合靶材,靶材为常温制备未经高温烧结,氧化亚铜和氧化铬及M的氧化物未发生化学反应;
(c)用得到的靶材通过脉冲激光沉积法在基板上沉积CuCr1-xMxO2薄膜,0≤x≤0.25。
所述的p型铜铁矿结构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指Mg、Ca、Ni元素。
所述的p型铜铁矿结构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积CuCr1-xMxO2薄膜的技术条件为:激光频率1-20HZ,激光能量密度1-10J/cm2,本底真空10-3-10-6Pa,氧压1×10-2~30Pa,基板温度400-1000K,基板与靶材的距离20~70mm。
所述的p型铜铁矿结构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基板为Al2O3(0 0 /)、石英或Si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20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