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存储器件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81592.1 | 申请日: | 2007-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2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 发明(设计)人: | 郑真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部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9/792 | 分类号: | H01L29/792;H01L29/423;H01L29/49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胜有;刘继富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存储 器件 | ||
背景技术
快闪存储器件具有EPROM和EEPROM的优点,EPROM具有编程和擦除特性,EEPROM具有电编程和擦除特性。快闪存储器件能够存储1位数据并进行电编程和擦除操作。
如在例图1中所示,快闪存储器件可以包括形成在硅半导体衬底1上和/或上方的薄隧道氧化物层3、形成在隧道氧化物层3上和/或上方的浮置栅极4、形成在浮置栅极4上和/或上方的绝缘层5、形成在绝缘层5上和/或上方的控制栅极6、和形成在硅半导体衬底1上和/或上方的源极/漏极区2。
发明内容
实施方案涉及一种存储器件,其包括:掺杂有第一导电杂质的区域;掺杂有第二导电杂质并形成在所述掺杂有第一导电杂质的区域上和/或上方的第一多晶硅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多晶硅层上和/或上方并掺杂有第一导电杂质的第二多晶硅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多晶硅层的横向侧的电荷捕获层;和形成在所述电荷捕获层的横向侧的控制栅极。
实施方案涉及一种存储器件,其包括:掺杂有第一导电杂质的区域;掺杂有第二导电杂质并形成在所述掺杂有第一导电杂质的区域上和/或上方的第一多晶硅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多晶硅层上和/或上方并掺杂有第一导电杂质的第二多晶硅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多晶硅层的两个横向侧的电荷捕获层;和形成在所述电荷捕获层的横向侧的第一和第二控制栅极。
实施方案涉及一种存储器件,其包括:形成在半导体衬底中的源极和漏极区;形成在所述源极和漏极区之间的沟道区;与所述沟道区相邻的电荷捕获层;和与所述电荷捕获层相邻的控制栅极,其中所述源极区、沟道区和漏极区垂直对准,并且所述沟道区、电荷捕获层和控制栅极水平对准。
实施方案涉及一种存储器件,其包括:形成在半导体衬底中的源极区、共沟道区和漏极区,其中所述源极区、共沟道区和漏极区沿第一方向对准;在所述共沟道区中捕获电荷的多个电荷捕获层;和向其施加控制电压的多个控制栅极。
附图说明
例图1示出快闪存储器件。
例图2~9示出根据实施方案的快闪存储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实施方案的说明中,当描述层(膜)、区域、图案或结构形成形成在层(膜)、区域、图案或结构的“上/上面/上方/上部”或“下/下面/下方/下部″时,是指它们直接与所述层(膜)、区域、图案或结构接触,或它们通过在其间插入其它的层(膜)、区域、图案或结构而与所述层(膜)、区域、图案或结构间接接触。因此,其含义必须基于本发明的范围来确定。
如在例图2和3中说明的,根据实施方案的快闪存储器件可包括半导体衬底,在其上形成掺杂有第一导电杂质的区域110。第一导电杂质可以包括N-型杂质如磷(P)或砷(As),或P-型杂质如硼(B)。根据实施方案,第一导电杂质包括N-型杂质。此外,所述半导体衬底可以掺杂有N-型杂质。
可以在掺杂有第一导电杂质的区域110上和/或上方形成第一多晶硅层120。第一多晶硅层120可以掺杂有不同于所述第一导电杂质的第二导电杂质。如果第一导电杂质是N-型杂质,那么第二导电杂质是P-型杂质,因此第一多晶硅层120形成P-阱。
可以在第一多晶硅层120上和/或上方形成第二多晶硅层130。第二多晶硅层130可以掺杂有第一导电杂质。
因此,掺杂有第一导电杂质的区域110、第一多晶硅层120和第二多晶硅层130可以形成垂直堆叠结构,其顺序掺杂有N-型杂质/P-型杂质/N-型杂质。
可以在第一多晶硅层120和第二多晶硅层130的两侧横向形成电荷捕获层140。电荷捕获层140可以包括绝缘层。如例图3中所示,根据实施方案,电荷捕获层140可以包括ONO层,其中顺序沉积第一氧化物层141、氮化物层142和第二氧化物层143。具有ONO层的电荷捕获层140可包括选自SiO2-Si3N4-SiO2、SiO2-Si3N4-Al2O3、SiO2-Si3N4-Al2O3、和SiO2-Si3N4-SiO2-Si3N4-SiO2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部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部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815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