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盐发酵制酱油、豆酱的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8372.3 | 申请日: | 200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6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包启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包启安 |
主分类号: | A23L1/238 | 分类号: | A23L1/238;A23L1/24;A23L1/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永珠 |
地址: | 100025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酵 酱油 豆酱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味品酿造领域,特别是涉及酱油、豆酱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酱油及豆酱的生产,是将蛋白质材料(大豆或豆粕)与淀粉原料(小麦或麦等)一起浸泡、蒸煮制曲,然后再加16~18°Bé的盐水,进行高盐稀态发酵,或加12~14°Bé盐水进行低盐固态前发酵,或在前发酵完成的基础上再补加含糖食盐水至35%以上,进行耐盐酵母的增殖和酒精发酵,即所谓低盐固态后发酵。
上述用盐发酵工艺的缺点是:1、在如此盐度下发酵,对曲中所含酶类的作用(前发酵)以及对酵母等发酵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发酵(后发酵)都起到很大的抑制作用;2、上述抑制作用使生物化学反应进行缓慢,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生产周期长达六个月,低盐固态前发酵酱油长达15~28天,低盐固态后发酵还要再延长25~30天;3、生产周期长,所用发酵设备大,直接导致投资大,资金回收率低,并增大生产成本;4、盐还对发酵微生物、酶制剂的使用起到了扼止作用。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无盐发酵制酱油、豆酱的工艺,该工艺消除了食盐对酶及发酵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缩短了发酵周期,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盐发酵制酱油的工艺,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米曲霉曲
a.原料备制,按照以下重量比配置原料:
豆粕 30~50;
麸皮 15~25;
b.预处理
首先将豆粕破碎,筛选大颗粒部分放入旋转蒸料罐,润水后在1.0~1.5kg/cm2压力条件下旋转蒸煮10~20分钟,然后停机加入上述豆粕重量40~50%的麸皮,继续蒸至1.0~1.5kg/cm2,然后冷却至35~45℃,接着将该蒸料结块破碎,然后送入曲室制曲池内并接种米曲霉种曲;
c.通风制曲
将上述已接种的原料摊平静置培养,期间通过通风、翻转等控温方式制得成熟米曲霉曲;
(2)、无盐前发酵
破碎上述所得米曲霉曲,并拌水浸润,保持温度为45~55℃进行发酵,至3~4天后获得成熟的前发酵醅;
(3)、扩大培养产酯酵母
依次采用容量从小至大的容器扩大培养产酯酵母,所述产酯酵母优选采用1312和1259产酯酵母,所采用的容器可依次为试管、三角瓶、卡氏罐、种子罐,其中试管及三角瓶采用米曲汁作为培养基分别对1312和1259产酯酵母培养,卡氏罐及种子罐采用糖化醪作为培养基对1312和1259产酯酵母混合培养;
(4)、无盐后发酵
首先采用低温糖化醪浇淋上述步骤2所获得的成熟前发酵醅,再将上述步骤3所培养的产酯酵母浇淋至该已降温的成熟前发酵醅内,进行产酯酵母的增殖,赋予酱油以呈味成分和香气,同时也可适量加入酿酒酵母,以提高酒精浓度,然后用水或二淋油淋出生酱油,再经配兑成成品酱油。
本发明还提供另外一种无盐发酵制酱油的工艺,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米曲霉曲
a.原料备制,按照以下重量比配置原料:
豆粕 30~50;
麸皮 15~25;
b.预处理
首先将豆粕破碎,筛选大颗粒部分放入旋转蒸料罐,润水后在1.0~1.5kg/cm2压力条件下旋转蒸煮10~20分钟,然后停机加入上述豆粕重量40~50%的麸皮,继续蒸至1.0~1.5kg/cm2,然后冷却至35~45℃,接着将该蒸料结块破碎,然后送入曲室制曲池内并接种米曲霉种曲;
c.通风制曲
将上述已接种的原料摊平静置培养,期间通过通风、翻转等控温方式制得成熟米曲霉曲;
(2)、无盐前发酵
破碎上述所得米曲霉曲,并拌水浸润,保持温度为45~55℃进行发酵,至3~4天后获得成熟的前发酵醅;
(3)、扩大培养产酯酵母
依次采用容量从小至大的容器扩大培养产酯酵母,所述产酯酵母优选采用1312和1259产酯酵母,所采用的容器可依次为试管、三角瓶、卡氏罐,其中试管及三角瓶采用米曲汁作为培养基分别对1312和1259产酯酵母进行培养,卡氏罐采用糖化醪作为培养基对1312和1259产酯酵母进行混合培养;
(4)、制备产酯酵母发酵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包启安,未经包启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83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