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由介质锥支撑副面的双反射面天线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6349.0 | 申请日: | 200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8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慧;徐钦友;翟文军;颜娟;朱蓓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天瑞星际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9/10 | 分类号: | H01Q19/10;H01Q19/12;H01Q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镇勇 |
地址: | 1000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介质 支撑 反射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尤其涉及一种由介质锥支撑副面的双反射面天线。
背景技术
双镜天线(反射面天线)是由主面、副面和馈电喇叭所构成,副面既可用支杆支撑在主面上,又可用支杆支撑在馈电喇叭上,用金属制成的支杆虽然在结构上起到支撑副面的作用,但在电气上它却起到遮挡电磁波的负作用。
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在电上是透明的介质材料做副面的支撑物,则这样的支撑结构又能支撑副面,对电磁波而言它又是透明的,从而减小了对电磁波的遮挡。
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缺点:
馈电喇叭所辐射的电磁波有一部分会从副面漏失到副面的漏失区域中去,从而造成天线效率的下降和天线在副面漏失区域中的远旁瓣电平偏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天线效率高、远旁瓣电平低的由介质锥支撑副面的双反射面天线。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由介质锥支撑副面的双反射面天线,包括主面、副面,所述主面上设有的馈电喇叭,所述的馈电喇叭与所述副面之间通过介质材料连接,所述馈电喇叭从副面漏失掉的电磁波在所述介质材料与空气所形成的界面处形成全反射。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所述的由介质锥支撑副面的双反射面天线,由于馈电喇叭从副面漏失掉的电磁波在所述介质锥与空气的界面处形成全反射。可以减小电磁波从副面的漏失,使天线效率高、远旁瓣电平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由介质锥支撑副面的双反射面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光的全反射形成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中电磁波在介质锥中传播时全反射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由介质锥支撑副面的双反射面天线,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包括主面1、副面2,主面1上设有馈电喇叭3,馈电喇叭3与副面2之间通过介质材料连接,馈电喇叭3从副面2漏失掉的电磁波在介质材料与空气所形成的界面处形成全反射。
介质材料可以做成圆锥形的介质锥4,介质锥4的锥角部位与馈电喇叭3连接,介质锥4的锥底部位与副面2连接。
如图2所示,当光线或电磁波从光密媒质(例如介质)到光疏媒质(例如空气)传播时,在介质和空气的分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透射)。反射和折射遵循Smell(斯涅尔)定律,即:
1、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都在被称称之为入射面(由入射线和分界面的法线所构成的平面)的同一平面内。
2、入射角θi与反射角θr相等。
3、入射角θi与折射角θt之间的关系满足下式:
从公式(1)可知,当折射角θt=90°时,全反射发生,此时的在介质中的电磁波的入射角θic(临界入射角)为:
因此,要使电磁波在介质材料中的传播时形成全反射,就必须使电磁波在介质材料中的入射角θi大于等于临界入射角θi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天瑞星际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天瑞星际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63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服装花边
- 下一篇: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中对列车位置实现动态跟踪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