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固态金属浆料的制备和流变成型的设备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176136.8 申请日: 2007-10-19
公开(公告)号: CN101130207A 公开(公告)日: 2008-02-27
发明(设计)人: 毛卫民;杨小容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B22D17/18 分类号: B22D17/1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083***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固态 金属 浆料 制备 流变 成型 设备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固态金属浆料的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半固态金属浆料的制备和流变成型的设备。

背景技术

自从七十年代初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发明了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以来,半固态金属浆料的制备与成型技术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据文献“Behavior of metal alloys in the semisolid state”(M C Flemings,MetallTrans,1991,22A:957-981)、“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ping semisolid metals”(A Mitsuru,S Hiroto,H Yasunori,et al,EP Patent,0745694A1,1996)、“A noveltechnique to produce metal slurries for semi-solid metal processing”(J Wannasin,R A Martinez,M C Flemings,[in]Proc of the 9th Int.Conf.of Semi-SolidProcessing of Alloys and Composites,Busan Korea,2006,p.366-369)、“Rheocasting processes for semi-solid casting of aluminum alloys”(S P Midson,Die Casting Engineer,2006,50(1):48-51)、“半固态金属及合金浆料或坯料的制备方法”(毛卫民,中国专利,200410009296.X,2004)和《金属材料半固态加工理论与技术》(编著:康永林,毛卫民,胡壮麒,科学出版社,2004)报道,获得半固态金属浆料的方法很多,如机械搅拌法、电磁搅拌法、应变引起的熔体激活法(strain induced melt activation)、晶粒细化和重熔法、紊流效应法、单螺旋搅拌法、双螺旋搅拌法、低过热度倾斜板浇注法、低过热度浇注和弱电磁搅拌法、低过热度浇注和弱机械搅拌法、熔体混合法、控制浇注高度法、气泡搅拌法等。同样,上述文献也提出了许多半固态金属浆料的流变成型方法,如传统机械搅拌式流变成型、压射室制备浆料式流变成型、单螺旋机械搅拌式流变成型、双螺旋机械搅拌式流变成型、低过热度倾斜板浇注式流变成型、低过热度浇注和弱机械搅拌式流变成型、低过热度浇注和弱电磁搅拌式流变成型、SLC式(Sub-Liquidus Casting)流变成型、CRP式(Continuous RheoconversionProcess)流变成型、SEED式(Swirled Enthalpy Equilibation Device)流变成型、CSIR式(The Council for Science and industrial Research)流变成型。但为了降低半固态金属浆料的制备与成型成本,世界各国的学者、专家和工业界仍在不断努力,试图提出新的半固态金属浆料或坯料的制备技术。

在电磁搅拌制备半固态金属浆料方法中,美国4229210号和4434837号专利要求必须对金属熔体进行强烈的电磁搅拌,即电磁搅拌的功率很大,搅拌所产生的剪切速率一般在500~1500S-1。在这样的剪切速率下,被搅拌金属液的旋转速度很高,一般都超过500转/分钟,这时才能获得细小和球状初晶的半固态金属浆料或坯料,因而坯料的制备成本较高。如果剪切速率小于500S-1,初晶的形态变差,多为蔷薇状初晶,而且半固态金属浆料或坯料表面的枝晶层较厚,这种半固态金属坯料不适于半固态触变成形。在电磁搅拌制备半固态金属浆料的设备中,一般不特别设置用于金属液浇注的斜直复合管通道,即不利用斜直复合管通道来冷却金属液和促进形核,只需将过热金属液平稳地浇入连铸机的热顶承接口或结晶器即可。为了进行强烈的电磁搅拌,电磁搅拌设备庞大,投资很高,而且电磁搅拌功率大、效率低、耗能大,因此半固态金属浆料或坯料的制备成本较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61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