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局域表面等离子体生化传感器的制作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76015.3 | 申请日: | 2007-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4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 发明(设计)人: | 罗先刚;朱少丽;杨欢;杜春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33/50 | 分类号: | G01N33/50;G01N21/55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贾玉忠;卢纪 |
| 地址: | 6102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局域 表面 等离子体 生化 传感器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混合金属结构制作新型局域表面等离子体生化传感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传感器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它与生物信息学、生物芯片、生物控制论、仿生学、生物计算机等学科一起,处在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交叉区域。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探索和揭示出生命系统中信息的产生、存储、传输、加工、转换和控制等基本规律,探讨应用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方法。生物传感器技术的研究重点是:广泛地应用各种生物活性材料与传感器结合,研究和开发具有识别功能的换能器,并成为制造新型的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的原创技术,研究和开发它们的应用。生物传感器中应用的生物活性材料对象范围包括生物大分子、细胞、细胞器、组织、器官等,以及人工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
生物传感器研究起源于20世纪的60年代,1967年Updike和Hicks把葡萄糖氧化酶(GOD)固定化膜和氧电极组装在一起,首先制成了第一种生物传感器,即葡萄糖酶电极。到80年代生物传感器研究领域已基本形成。此后包括酶传感器的生物传感器研究逐渐兴旺起来,从用一种或多种酶作为分子识别元件的传感器,逐渐发展设计出用其他的生物分子作识别元件的传感器,例如酶一底物、酶一辅酶、抗原一抗体、激素一受体、DNA双螺旋拆分的分子等,把它们的一方固定化后都可能作为分子识别元件来选择地测量另一方。除了生物大分子以外,还可以用细胞器、细胞、组织、微生物等具有对环境中某些成分识别功能的元件来作识别元件。甚至可以用人工合成的受体分子与传感器结合来测定微生物、细胞和相关的生物分子。
目前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主要包括核酸传感器和DNA芯片、免疫传感器、酶传感器、组织和全细胞传感器、用于生物传感器的天然与合成受体、新的信号转导技术、系统整合/蛋白质组学/单细胞分析、生物电化学/生物燃料/微分析系统、商业发展和市场。其中,单分子/细胞分析和生物印迹生物传感器由于它们良好的发展态势及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位置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利用局域表面等离子模共振技术(LSPR)进行生物特异性相互作用分析(BIA)的生物传感器也成为一类重要的新型生物传感器,它具有方便快捷、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实时监控等多项特点。LSPR生物传感器以其无法比拟的优点,深受研究人员的青睐,并走在了传感器研究的前沿,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一类生物传感器,利用这种新型研究手段对于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医学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研究的LSPR生物传感器,其金属纳米结构是呈六角形分布的三角形金属纳米粒子,其对金属周围介质的折射率敏感,而且已经做到很高的水平。但是存在激发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微纳结构单一,结合面积小等问题,使得探测效率和灵敏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探测效率和灵敏高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生化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一种局域表面等离子体生化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其特点在于步骤如下:
(1)根据透射波长的需要选择基底材料,并对基底进行清洗、干燥;
(2)将清洗干净的基底平放在水平面上,然后均匀的组装一层纳米球;
(3)待组装后的纳米球干燥后,在组装后的球和基底上蒸镀一层金属,然后用氮气进行干燥;
(4)根据基底和纳米球的折射率的特点选择具有折射率的胶旋涂在金属表面,然后干燥,这就完成了传感器的制作。
所述步骤(1)中的选择的基底材料可以为可见光材料玻璃、石英,红外材料硅等。
所述步骤(2)中的纳米球可以为不同直径的玻璃球、聚苯乙烯以及其他塑料球等。
所述步骤(3)中,蒸镀的金属材料可以为银、金、铝等,厚度为30~60nm,蒸镀金属后不仅纳米球顶部存在金属阵列结构,而且基底上也存在呈六角形分布的金属阵列结构,两种金属结构组成的混合金属结构形状不同,周期相同。
所述步骤(4)中,在改变金属周围介质折射率时,采用将已知折射率的胶旋涂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膜的方法。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混合金属结构激发表面等离子体的方法检测不同折射率的介质。与现有结构相比,该结构的两层银纳米粒子产生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LSPR)波互相影响,使透过率更加均匀;而且这种微纳结构可以用作生物样品的基底,使生物分子更易结合上去,结合到微结构上的生物分子数量增多,从而大大提高纳米传感器的检测效率和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在基底上排列纳米球后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60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缩机储液罐的回油孔组件
- 下一篇:一种浮动圆锥旋塞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