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联合聚风极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5590.1 | 申请日: | 2007-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6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晓通 |
主分类号: | F03D9/00 | 分类号: | F03D9/00;F03D3/02;H02K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合 极大 功率 风力 发电 机组 | ||
1.一种“联合聚风极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一)卧式分风机舱,与(二)设有桨叶伸缩调控系统的卧式双桨轮风轮形成“卧式分风式风力机”,(三)将相同规格的“卧式分风式风力机”进行纵向间隔并列联合设置形成“卧式联合聚风风力机组”,(四)在“卧式联合聚风风力机组”的一侧、或两侧、或在其中部、或下部设置1-多个卧式发电机或是设置“多发电机传动系统”形成发电机组,并与(五)塔架与基础配合形成本发明技术方案设计形态,对上述(五)具体描述是:
(一)卧式分风机舱
卧式分风式风力机机舱是通过卧式菱形或卧式长菱形分风机舱实现前后双方向的上下分风与卧式机舱上下两侧的相邻影响聚风;卧式分风机舱如同一个菱形或长菱形体,其上下两侧各有两个聚风斜面,上下两侧聚风斜面的实际交汇点构成卧式分风机舱前后两端的分风角;长菱形卧式分风机舱的双桨轮风轮是采用错位的布置设置方式,其上下联合排列后可使在各个卧式分风机舱外部的两个桨轮风轮相邻并列,并且将其进行相邻风轮齿轮的连动配合实现联合传动形态,从而形成上下一体化的“联合连动风力机组”形态;各个桨轮风轮轴的安装位置是分布设置的“目”字形塔架体上;
(二)设有桨叶伸缩调控系统的卧式双桨轮风轮
在卧式分风机舱的中部横向并联设置设有桨叶伸缩调控系统的卧式双桨轮风轮,卧式分风机舱的聚风斜面或其延伸连接的直面可遮挡住桨轮风轮半部分旋转弧面体,悬空在卧式分风机舱以外的双桨轮风轮桨叶,可承接卧式分风机舱上下联合并列设置后形成的横向聚风通道内的聚集气流,可使其能够按照风向变化来回双向冲击桨轮风轮的外部悬空桨叶,从而形成最大的出力能力转换;其刹车制动系统可与桨轮轮盘与塔架一体化设计;
(三)将相同规格“卧式分风式风力机”进行纵向间隔并列联合设置,形成“卧式联合聚风风力机组”
将上述(一)卧式分风机舱与(二)设有桨叶伸缩调控系统的卧式双桨轮风轮配合构成“卧式分风式风力机”形态;由各个“卧式分风式风力机”进行上下间隔并列且相同高度距离联合设置形成“卧式联合聚风风力机组”的形态,使上下相邻机组之间产生相互影响聚风的效果;
(四)在“卧式联合聚风风力机组”的一侧、或两侧、或在其中部、或下部设置1个-多个卧式发电机,或是设置“多发电机传动系统”形成发电机组形态
其可在“卧式联合聚风风力机组”的一侧、或两侧、或在其中部设置1个-多个卧式发电机,或是设置“多发电机传动系统”形成发电机组;
其可将动力由在机组最下部设置的“主风轮轴”输出,与设置的“立式多发电机传动系统”连接配合形成发电机组,其“多发电机传动系统”是由一个与“主风轮轴”同轴设置的大齿轮盘与1-多个配合传动的小齿轮盘一体化配合构成;
与风力机组配合设置的各个发电机还可通过直接连接的方式或是通过简单的齿轮箱配合传动,分别与上下若干个桨轮风轮的动力输出轴连接配合实现;或是采用由大齿轮盘将动力输出,并且与在其下部设置的小齿轮盘配合共同形成“多发电机传动系统”配合实现;
此外,其也可选择采用由伞式、锥形齿轮组相互形成90度传动角度,再通过长传动轴将卧式桨轮风轮形成的动力传动到地面,并与在地面(水面平台)上设置的立式发电机或平面形态“多发电机传动系统”配合实现(即:与联合聚风特大功率风电机组传动系统相同);
上述说明的结构与式样可根据实现具体需求进行不同形态的交替采用与发电机传动系统设置方式的类型选择;
(五)塔架与基础部分
通过塔架与基础实现“卧式联合聚风风力发电机组”的高举与各个桨轮风轮、分风机舱、发电机的排列、分布、固定;采用的塔架上部一般为“目”字形为最佳选择,可在其上方便地分布固定桨轮风轮、分风机舱、传动系统等机组装置,在机组一端、中部的塔架可与齿轮传动系统的齿轮保护结构实现一体化设置与设计;在一个机组上,“目”字形塔架的平面是顺风向间隔排列设置的,在1个“目”字形塔架的两侧设置1-多组斜拉钢丝绳形成稳定结构,一些情况下也可采用A字形钢架支撑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晓通,未经陈晓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559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高立体投影机光能利用率的方法
- 下一篇:获取访问者的数据信息的系统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