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光敏三极管器件的CMOS电路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73867.7 | 申请日: | 200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1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康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822 | 分类号: | H01L21/822;H01L21/265;H01L31/18;H01L27/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 威;徐金伟 |
地址: | 2002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光敏 三极管 器件 cmos 电路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含有光敏三极管器件的CMOS电路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常规的CMOS电路制造基础上,采用硼双电荷注入技术在CMOS的N阱(6)上形成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基区(13),并且向N+区注入磷元素以形成CMOS工艺的N+源漏区(16),同时还形成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16’),从而使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16’)与CMOS工艺的N+源漏区(16)兼容,以及向P+区注入硼元素以形成CMOS工艺的P+源漏区(17),同时还形成光敏三极管的基区接头(17’),从而使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基区接头(17’)与CMOS工艺的P+源漏区(17)兼容,且所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区制作在CMOS的N阱上;
所述硼双电荷注入,是向硅片内注入带有两个电荷的硼原子量为5.5的离子,即5.5B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硼双电荷注入的剂量为2~5E12atoms/cm2量级,其注入能量为120KEV~140KEV。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按照所述常规的CMOS工艺制造CMOS的N+区时,具体为:对所述N+区进行光刻、向所述N+区注入元素磷,其注入能量为70KEV且注入的剂量为6E15atoms/cm2,以形成NMOS管的N+源漏区(16),所述NMOS管的N+源漏区(16)同时也为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16’);对P+区进行光刻、向P+区注入元素硼,其注入能量为35KEV且注入剂量为2E15atoms/cm2,以形成PMOS管源漏区(17),所述PMOS管源漏区(17)同时也为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基区接头(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晶向为N型<100>、电阻率为4-7欧姆厘米的半导体硅抛光硅片作为衬底(1);
2)用热生长方法在所述衬底(1)上生长一层近40nm的基氧(2);
3)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淀积方法在所述基氧(2)上淀积一层近150nm的氮化硅(3);
4)在所述氮化硅(3)上光刻P阱、刻蚀P阱氮化硅,形成CMOS的P阱图形,然后进行P阱注入,实现P阱掺杂;
5)进行1100℃、500分钟的P阱推进,及选择性氧化、湿法腐蚀氮化硅,形成P阱(5);
6)进行N阱光刻、N阱注入及N阱推进,以形成CMOS的N阱(6),所述注入元素为磷,注入能量为150KEV且注入剂量为2~5E12atoms/cm2量级,所述推进的条件为温度1100℃和时间780分钟;
7)用12%的氢氟酸腐蚀光所有硅上的二氧化硅,硅片上只留下所述P阱(5)和N阱(6)图形;
8)在步骤7)所得到的器件上重新生长基氧(8)和氮化硅(9);
9)在所述氮化硅(9)上光刻有源区、刻蚀场区上的氮化硅(9),以使电路所有的有源区上都有氮化硅覆盖,其他部分作为场区;
10)光刻NMOS管场区、N场区注入(10),然后去除光刻胶、热生长一层近750nm的场氧化层,所述热生长的条件为温度1000℃和时间150分钟;三层腐蚀:先用12%氢氟酸腐蚀掉在场氧化时氮化硅被转化成的二氧化硅,然后用热磷酸腐蚀氮化硅,再用12%氢氟酸腐蚀基氧;然后再以温度900℃和时间50分钟的条件生长一层近40nm的预栅氧;
11)光刻光敏三极管基区(13),形成光敏三极管基区图形(12)、对光敏三极管基区(13)进行硼双电荷注入,双电荷注入剂量为2~5E12atoms/cm2量级,注入能量为120KEV~140KEV,然后腐蚀掉预栅氧,在900℃、60分钟的条件下热氧化一层近25nm的栅氧化层(14);
12)在625℃的条件下淀积45nm的多晶、光刻多晶、多晶PoCL3掺杂、干法刻蚀多晶(15),形成CMOS管的栅极;
13)光刻N+区、以注入元素为磷、能量为70KEV和注入剂量为6E15atoms/cm2向N+区注入以形成NMOS管源漏区(16),同时还形成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16’);光刻P+区、以注入元素硼、注入能量为35KEV和注入剂量为2E15atoms/cm2向P+区注入以形成PMOS管源漏区(17),同时还形成光敏三极管的基区接头(17’);
14)淀积一层近750nm的硼磷玻璃,硼磷玻璃回流;
15)光刻接触孔,形成电路所有连接孔的图形(21),湿法腐蚀接触介质,干法刻蚀接触孔介质,以形成倒喇叭口的图形;
16)溅射一层1000nm的铝硅膜、光刻金属化、刻蚀金属化,最后形成电路设计要求的金属化图案(22);
17)利用常压化学气相淀积APCVD淀积一层1000nm的氮化硅(23);
18)光刻压点,刻蚀压点氮化硅,然后在420℃,N2/H2气氛下合金2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386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E文件源代码一致性的判定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高效可传递存档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