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三维电学互连的柔性集成互连线的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3298.6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4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吕尊实;周嘉;黄宜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5 | 分类号: | A61B5/05;A61N1/04;H01L23/522;H01L23/532;H01L21/768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三维 电学 互连 柔性 集成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柔性互连线的微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三维电学互连的柔性集成互连线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神经微电极阵列是探测神经信号必备的工具,因此得到了广泛地研究和开发。由于神经微电极尺寸较小,在与外界的电学互连上就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三维神经微电极阵列的互连线,需要精密的加工设备,工艺复杂,制作成本也很高,例如,Utah型神经微电极阵列,需要专门的焊接技术把每根微电极与金丝焊接起来,然后封装起来,所以工作量比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集成度高、成本低的用于三维电学互连的柔性集成互连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用于三维电学互连的柔性集成互连线的制作方法,是把若干根(如32根)互连线镶嵌在聚酰亚胺柔性材料中,并在三维神经电极相对应的地方开出互连孔,用于三维互连。这种新方法制作的柔性互连线提高了集成度,降低了互连成本,由于互连线的柔韧性,降低了互连线对机体组织的损伤,更适合活体应用。
由于柔性互连线是两维的,当探针与互连线的通孔连接后,就实现了三维电学互连。
本发明提出的柔性集成互连线的制作方法,其步骤如图1所示。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a)以抛光的硅片作基底;
(b)在硅片上旋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放在80℃~120℃的热板上加热5~20分钟,使聚二甲基硅氧烷凝固;
(c)氧等离子体处理凝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然后旋涂聚酰亚胺酸,放在热板上加热,使聚酰亚胺酸反应为聚酰亚胺;
(d)在聚酰亚胺上溅射Ni/Cu(Ni作黏附层),总厚度200~300纳米,然后电镀约0.8~1微米的铜;
(e)旋涂聚酰亚胺酸,放在热板上加热,使聚酰亚胺酸反应为聚酰亚胺;
(f)在上述聚酰亚胺层上,蒸发厚度为400~800纳米的铝;
(g)用负胶在铝上光刻图形,放入50~55℃的磷酸中腐蚀铝,形成反应离子刻蚀阻挡层;
(h)以CF4和O2作为刻蚀气体刻蚀聚酰亚胺,形成电镀模子;
(i)用70~80℃磷酸腐蚀铝阻挡层,电镀铜,厚度5~10微米;
(j)以CF4和O2作为刻蚀气体刻蚀聚酰亚胺电镀模子,用过硫酸铵的水溶液腐蚀铜籽晶,用浓盐酸腐蚀镍黏附层,形成互连线图形;
(k)旋涂聚酰亚胺酸,放在热板上,使聚酰亚胺酸反应为聚酰亚胺;
(l)正胶光刻通孔、引线孔和分离线,蒸发厚300~500纳米的铝,放入丙酮中形成通孔、引线孔和分离线的图形;
(m)以CF4和O2作为刻蚀气体刻蚀聚酰亚胺,形成通孔、引线孔和分离线;
(n)溶解掉聚二甲基硅氧烷,使柔性集成互连线与基底分离。
本发明以聚酰亚胺柔性材料为主体,用微加工工艺把铜互连线镶嵌到聚酰亚胺中,并在微电极阵列对应的地方开孔用于三维互连,可以降低三维互连的复杂性,提高了互连线的集成度,由于聚酰亚胺的柔韧性,降低了互连线对机体组织的损伤,更适合活体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柔性集成互连线制作流程图。
图2为柔性互连线中单根导线的示意图,金属导线宽度约50微米,其中I、II、III为解剖线。
图3为沿解剖线I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沿解剖线II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沿解剖线III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制作流程如图1所示:
(a)以单面抛光的2寸硅片作基底;
(b)在硅片上以1000转每分钟的速度旋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放在120℃的热板上加热约5分钟,使聚二甲基硅氧烷凝固;
(c)氧等离子体处理凝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以500~3000转每分钟的速度旋涂聚酰亚胺酸2~4次,放在热板上,以70℃-80℃(15-20分钟)、110℃-120℃(15-20分钟)、140℃-150℃(15-20分钟)、300℃320℃(15-20分钟)的顺序加热,使聚酰亚胺酸反应为聚酰亚胺;
(d)在聚酰亚胺上溅射Ni/Cu(Ni作黏附层),总厚度约250纳米左右,然后电镀约1微米的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32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