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靶共溅射制备Zr掺杂ITO薄膜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72584.0 | 申请日: | 2007-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7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 发明(设计)人: | 张波;董显平;吴建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3C14/06 | 分类号: | C23C14/06;C23C14/34;C23C14/35;C23C14/54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靶共 溅射 制备 zr 掺杂 ito 薄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材料技术领域的薄膜制备方法,具体的说,涉及的是一种双靶共溅射制备Zr掺杂ITO薄膜的方法。
背景技术
掺锡氧化铟(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薄膜是光电性能较优异的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薄膜,广泛应用于各种光电技术领域。ITO薄膜普遍存在热稳定性差、还原气氛下结构不稳定和表面能低等问题,同时其光电性能也需进一步提高,这些都限制了ITO薄膜的应用。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三元的ITO薄膜难以满足各种性能的需要,目前多元复合体系透明导电薄膜的研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可以制备出一些具有独特性能的TCO薄膜,基于ITO的多元复合体系薄膜能够保持传统ITO薄膜性能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添加其它组分而调整薄膜的电学、光学、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获得传统ITO薄膜所不具备的性能,以满足特定的需要。磁控溅射常用于制备ITO薄膜,而对于薄膜掺杂工艺,常规复合靶普遍存在原子溅射率不同的问题,由于各原子溅射率的不同在薄膜的深度方向往往会存在浓度梯度,难以制备出均匀及性能重复的薄膜。双靶共溅射为ITO薄膜的掺杂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尝试,双靶共溅射通过溅射功率的调节可以控制不同掺杂含量,与使用复合靶材进行薄膜沉积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可非常方便地控制高价金属元素Zr的不同掺杂浓度,也可解决制备复合靶的困难。
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M.Suzuki等人在《Materials Science andEngineer B》(材料科学与工程B)(1998,Vol.54,p43-454)中的一篇报道“ITOfilms sputter-deposited using an ITO target sintered with vanadium oxideadditive”(添加氧化钒烧结的ITO靶材溅射沉积ITO薄膜)提到对氧化钒掺杂ITO薄膜的研究。该文中提出利用单靶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玻璃基底上制备氧化钒掺杂ITO薄膜,文中着重对薄膜在不同温度下的光电性能进行了研究,但对所制备薄膜的其它性能并没有进行详细报道,而且文中对于氧化钒掺杂的最佳掺杂量也未进行优化。在进一步的检索中,尚未发现对以双靶共溅射制备Zr掺杂ITO薄膜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制备复合靶材的制备困难、复合靶中原子溅射率的不同和提高ITO薄膜各项性能等问题,提供一种双靶共溅射制备Zr掺杂ITO薄膜的方法,使其利用ITO靶材和金属Zr靶双靶共溅射以实现具有良好性能的Zr掺杂ITO(ITO:Zr)薄膜的方法,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薄膜纯度高,制备工艺简单,能够随时调节薄膜中元素的含量,提高生产效率的特点。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首先将质量分数90%In2O3和质量分数10%SnO2的均匀混合物制成ITO板材,将ITO板材和金属Zr板材加工成ITO靶和Zr靶,将双靶和基底分别经过清洗后先后装入溅射仪,溅射制备Zr掺杂ITO薄膜。
所述制成ITO板材,采用热等静压等方法。
所述的ITO靶和Zr靶,其直径为Φ60mm,厚度为5mm。
所述溅射,其方式采用直流和射频磁控溅射,ITO靶的直流溅射功率为45W,金属Zr靶的射频溅射功率范围为5W-20W,优化功率为10W。
所述溅射靶即ITO靶和Zr靶与基底底座倾斜成60°,基底与各靶对称分布且距离都为65cm。
所述溅射靶即ITO靶和Zr靶,在溅射之前经过5分钟预溅射清洗。
所述基底,其底座在溅射过程中旋转速度为10rpm。
所述基底,其温度20℃-400℃,优化温度为300℃,本底真空度为10-4Pa,氧流量范围为0sccm-1.5sccm,优化氧流量为0.3sccm,通过控制Ar气使工作气压保持在0.5Pa。
所述Zr掺杂ITO薄膜中金属原子个数比为:ln∶Sn∶Zr=9∶1∶0.2,Zr完全固溶于ITO薄膜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25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冷电冰箱用带照明灯的风道
 - 下一篇:隔热天花板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