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根霉菌的L-乳酸铵的连续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70658.7 | 申请日: | 200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6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邓兴良;黄房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7/56 | 分类号: | C12P7/56;C12R1/845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大忱 |
地址: | 200241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霉菌 乳酸 连续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乳酸铵的的生产方法,尤其涉及一种L-乳酸铵的发酵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乳酸是重要的有机酸,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发酵法可以产生D-乳酸、L-乳酸两种旋光异构体。由于人体和许多生物体只含有L-乳酸脱氢酶,因此只能代谢利用其中的L-乳酸,而D-乳酸则不能被人体降解。世界卫生组织由此提倡使用L-乳酸作为食品添加剂和内服药,取代目前普遍使用的DL-乳酸。此外,L-乳酸,L-乳酸盐及其聚合物还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和化学工业。尤其近几年,人们利用L-乳酸聚合生成的聚L-乳酸生物降解塑料、绿色包装材料及家用和农用薄膜,用以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目前L-乳酸已成为市场急需的产品,被称为“化工产品中沉睡的巨人”,因此其应用前景无法估量。
目前生产乳酸一般是通过称之为乳酸菌的细菌来进行,如CN1097635C和CN1306091A公开的技术,其中主要有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等在适当培养基和工艺条件下进行发酵的,利用这些菌体发酵时,发酵转化率较高,一般大于90%,但所需要的培养基条件复杂,生产成本较高,容易消旋得到DL-乳酸,同时由于菌体较小,其与发酵液的分离也比较困难。
另一种发酵乳酸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根霉菌属的丝状真菌进行L-乳酸的发酵。通常为有氧发酵,但其对糖转化率较低,一般在70-85%左右,其培养条件简单,添加的微量元素少,选育高糖化水平的菌株可以直接利用淀粉水解液发酵。整个过程发酵液比较清,杂质少,有利于乳酸的分离过程。例如Hang等(Yu RC,Yang Y D.Kinetics of directfermentation of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to L(+)-lactic acid by Rhizopus oryzae,Biotechnol-lett,1989,11(8):597-600)对米根霉直接发酵农产品生产L-乳酸进行研究,以碳酸钙为中和剂,每千克粗淀粉原料(玉米)可生成350g以上的L-乳酸。曹本昌等人(曹本昌,徐建林,匡群.根霉发酵L-乳酸。食品与发酵工业,1991,(1):37-40)选育了一株产L-乳酸的根霉JSMI-R73,在500升发酵罐,当口服葡萄糖浓度为10%时产酸70g/L,1 3%时产酸101g/L以上,该菌可以玉米粉作为培养基,当玉米粉浓度为12%时产酸70g/L以上,20%时产酸105g/L以上,其中L-乳酸的纯度最高达99%;蒋明珠等人(蒋明珠,吴芷萍,许孟琴等.L-乳酸发酵的研究,微生物学报,1991,31,41-47)以根霉R-47为菌种,在摇瓶培养条件下,初始葡萄糖浓度为15%、产L-乳酸达118.4g/L,对糖的转化率达78.9%;虞东胜等人(虞东胜,周晓燕,王健等.米根霉发酵生产L-乳酸,工业微生物,2000,30(3):4-7)以米根霉Rs928为菌种葡萄糖为发酵碳源,在60t发酵罐中,当总糖平均浓度为174g/L时,发酵61h产L-乳酸140g/L,对糖转化率为80.4%。以上工艺均为用碳酸钙中和发酵,在分离时将会产生大量的硫酸钙废渣,很难实现清洁生产。而且其为分批发酵,菌种利用率不高,转化率也上不去,发酵强度也比较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706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压器冷却装置智能控制装置
- 下一篇:牙科综合治疗机吊线转臂的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