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伸缩致动器的驱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69673.X | 申请日: | 200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5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卓永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银微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19/02 | 分类号: | F16H1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昌荣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伸缩 致动器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动装置,特别是一种伸缩致动器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致动器的使用范围相当广泛,主要是利用其内部的马达驱动自身伸缩而带动其它机构作动。在已有的致动器的技术中,如美国专利申请案号US6880416所示的致动器,在三节式的伸缩套筒内设置一个马达及三根螺杆,三根螺杆并分别与伸缩筒的各套筒连接,由马达驱动三根螺杆相对轴向位移,以此驱动伸缩套筒进行伸缩。
另外如欧洲专利申请案号EP0982018所示的致动器,在三节式的伸缩套筒内设置一个马达、一根螺杆及一个滑轮,马达驱动螺杆旋转,螺杆驱动设置了滑轮的套筒位移,滑轮又以动滑轮的方式驱动另一套筒位移,从而驱动伸缩套筒进行伸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伸缩致动器的驱动装置,通过螺杆间螺合驱动伸缩致动器伸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伸缩致动器的驱动装置技术方案是,包括第一杆,第一杆内部中空并在一端开放,在第一杆的开放端内侧设有多个螺柱;包括第二杆,第二杆内部中空并在一端开放,在第二杆的开放端内侧设有多个螺柱,并且第二杆的外侧设有与第一杆的开放端内侧所设的螺柱相螺合的外螺纹;还包括第三杆,第三杆外侧设有与第二杆开放端内侧设有的螺柱相螺合的外螺纹;还包括与第三杆动力连接的一个马达。
作为本发明伸缩致动器的驱动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是,第一杆设有内螺纹,且第一杆开放端径向扩张,螺柱设置于第一杆开放端的内侧,且螺柱与第一杆同轴向设置,相邻的各螺柱间距离相同,且各螺柱一侧的螺纹与第一杆设有的内螺纹连接,第二杆以外螺纹与第一杆的螺柱及内螺纹螺合。
作为本发明伸缩致动器的驱动装置的另一种进一步改进是,第二杆设有内螺纹,且第二杆开放端径向扩张,螺柱设置于第二杆开放端的内侧,并与第二杆同轴向设置,相邻的各螺柱间距离相同,且各螺柱一侧的螺纹与内螺纹连接,第三杆以外螺纹与第二杆的螺柱及内螺纹螺合。
本发明的马达驱动第三杆旋转,第三杆与第二杆相对转动驱动第二杆轴向位移,当第三杆与第二杆间的摩擦力大于第二杆与第一杆间的摩擦力时,第三杆便会连动第二杆旋转,令第二杆与第一杆相对转动,驱动第一杆轴向位移,从而实现通过螺杆间螺合驱动伸缩致动器伸缩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杆与第二杆螺合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杆与第三杆螺合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马达与第三杆动力连接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杆与第二杆不设置内螺纹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如下:第一杆为10,内螺纹为11,端为12,螺柱为13,第二杆为20,内螺纹为21,端为22,螺柱为23,外螺纹为24,第三杆为30,外螺纹为31,齿轮为32,马达为40,旋转轴为41,驱动齿轮为42,皮带为4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第一杆10,其内部中空具内螺纹11并向一端12开放,且端12径向扩张且内侧设有四个螺柱13,这四个螺柱13与第一杆10同轴向设置,相邻的各螺柱13之间的距离相同,各螺柱13一侧的螺纹与内螺纹11连接,在此实施例中螺柱13固定连接于端12的内侧。
第二杆20,其内部中空具内螺纹21并向一端22开放,且端22径向扩张且内侧设有四个螺柱23,这四个螺柱23与第二杆20同轴向设置,相邻的各螺柱23之间的距离相同,各螺柱23一侧的螺纹与内螺纹21连接,此实施例中螺柱23固定连接于端22的内侧,第二杆20外侧设有外螺纹24。并且,如图2所示,图2为图1在2—2处的剖面图,第二杆20由另一端以外螺纹24螺合于第一杆10的四个螺柱13及内螺纹11,当第二杆20相对第一杆10旋转时,第一杆10及第二杆20相对轴向位移。
第三杆30,外侧设有外螺纹31,如第3图所示,图3为图1在3—3处的剖面图,第三杆30由一端以外螺纹31螺合于第二杆20的四个螺柱23及内螺纹21,第三杆30另一端同轴设置一个齿轮32,当第三杆30相对第二杆20旋转时,第二杆20及第三杆30相对轴向位移。
如图4所示,图4为图1在4—4处的剖面图,马达40,其旋转轴41上同轴设有驱动齿轮42,驱动齿轮42上绕设皮带43,皮带43同时绕设在第三杆30的齿轮32上,使马达40与第三杆30动力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银微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银微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96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警示功能的USB充电器
- 下一篇:泼水测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