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载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68198.4 | 申请日: | 200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2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齐藤往广;伊藤弘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H01H13/702 | 分类号: | H01H13/702;H03K17/84;B60R21/01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德山;杨生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载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载传感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设置在一对薄膜之间的传感器电极的负载传感器,这对薄膜被相互隔开,相互面对,以便在受到负载时相互接触并导通。
背景技术
在诸如JP10-39045A和US7,162,344(JP2005-153556A)中提出了多种负载传感器。根据这些负载传感器,多个传感器单元象矩阵一样设置,并占据不小于交通工具座椅的整个座椅表面一半的区域。电极插入一对薄膜之间。
但是,在这些负载传感器中,薄膜对占据了很大面积。因此,薄膜对的形成很昂贵。另外,这些薄膜中设置有传感器单元的矩形部分和与连接器连接的部分形成得很窄。因此,如果从一块大的基膜材料裁剪出多个薄膜,则连接部分的外围就被浪费了。也就是说,在形成薄膜的过程中,基膜材料的出产量的下降导致了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薄膜形式的负载传感器,其生产成本可以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负载传感器包括:第一薄膜、第二薄膜、传感器电极、导体电极和连接器。第一和第二薄膜形成为相同的线形并设置成相互面对。传感器电极被设置在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之间,以形成传感器单元。通常,传感器电极相互隔开,在受到负载时相互接触。导电电极设置在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之间,并与传感器电极导通。连接器被耦合在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的端部,以便于通过导电电极与传感器电极导通。
优选地,传感器单元仅被安置在座椅的预定部分,该部分比座椅的其它部分接受乘客的压力多。座椅的该预定部分至少为靠背的下部、靠背的上部以及座椅的座椅表面的后部之中的一个部分。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以上及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包括负载传感器的座椅传感器的平面图;
图2是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座椅传感器中的传感器单元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3是从交通工具前侧观察所看到的安装在座椅上得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传感器的正视图;
图4A和4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座椅传感器的电路图;
图5是从交通工具上方观察所看到的安装在座椅上得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座椅传感器的顶视图;
图6是从交通工具前侧观察所看到得安装在多个座椅上的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座椅传感器的示意图,其中多个座椅一起整体形成为交通工具的座椅;
图7A到7D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座椅传感器的电路图;
图8是交通工具上方观察所看到的安装在多个座椅上的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座椅传感器的示意图,其中多个座椅一起整体形成为交通工具的座椅;
图9A和9B是安装在交通工具座椅上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座椅传感器的变型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首先参考图1,在座椅传感器1中设置负载传感器,该座椅传感器可以如图3所示安装在交通工具的座椅2上,以探测是否有乘客坐在座椅2上。座椅传感器1被构造成具有两个传感器单元11和12、连接器13以及线性导电部分14,该线性导电部分14将传感器单元11和12电连接到连接器13。传感器单元11和12作为开关来工作,在受到负载时,其闭合从而导通。所述负载可以是乘客或行李。连接器13有两个端子,通过导电部分14与传感器单元11和12连接,并与安装在交通工具上的探测ECU(电子控制单元)连接。导电部分14形成为从连接器13直线延伸。传感器单元11和12被设置在线性导电部分14的一端,以及导电部分14的中间部分。
如图2所示,座椅传感器1被构造成具有第一薄膜21、第二薄膜22、第一电极23、第二电极24和隔离部25。但是,在座椅传感器1中,传感器单元11和12以及导电部分14共享基本结构,尽管这些基本结构有些不同。因此,以下所描述的是传感器单元11和12以及导电部分14之间的差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81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