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制动操作的负压控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67930.6 | 申请日: | 2007-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6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英树;林和宏;大坪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株式会社日本自动车部品综合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60K25/04 | 分类号: | B60K25/04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洪贵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制动 操作 控制 装置 | ||
1.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制动负压控制装置,包括:
主进入空气通道(12),其被分支成用于将进入空气供给到相应汽缸的多个进气歧管(14);
设在多个进气歧管(14)的每个中的节流阀(19),用于分别控制进入空气量;
连通通道(25),其在节流阀(19)的下游侧连接到进气歧管(14)中的每个,从而产生用于制动助力器(35)的制动负压的负压;
设在负压管(26)中的负压控制阀(33,51),用于相应汽缸的连通通道(25)会聚到所述负压管(26);以及
负压控制装置(41),其用于根据发动机(11)的运行条件操作负压控制阀(33,51)并从而控制制动助力器(35)的制动负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负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在用于相应汽缸的连通通道(25)会聚到其上的负压管(26)中的空气喷射器(27);
用于制动助力器(35)的负压通道(36),其经由止回阀(34)在吸入气体侧连接到空气喷射器(27);
用于曲柄箱通风气体的气体通道(31),其在驱动气体侧连接到空气喷射器(27);以及
进入空气分岔通道(32),其在驱动气体侧连接到空气喷射器(27),用于分送节流阀(19)上游侧的主进入空气通道(12)中的进入空气的一部分,
其中,负压控制阀(33)设在进入空气分岔通道(32)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负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连通通道(25)靠近于进气口(16)侧的节流阀(19,63)的背面连接到进气歧管(14)的空气通道(18,65),在此处,当节流阀(19,63)稍微打开时,不产生空气流,以及
连通通道(25)的敞开端指向节流阀(19,6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负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热器(38,67),其用于加热节流阀(19,63)的背面、和空气通道(18,65)上的当节流阀(19,63)稍微打开时不产生空气流的内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负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加热器(38,67)设在节流阀(19,63)的背面。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动负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探测环境温度的环境温度探测传感器(42);以及
加热器控制单元(4 1),当由环境温度探测传感器(42)探测的环境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所述加热器控制单元(41)用于在从发动机开始运行的时间点到发动机(11)热起来的时间点的期间内向加热器(38,67)供给电流,
其中,即使在发动机(11)热起来时,加热器控制单元(41)在从车辆减速的时间点至发动机空转运行的时间点的期间内向加热器(38,67)供给电流。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动负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向加热器(38,67)供给电流的期间内,负压控制装置(41)根据发动机(11)的运行条件控制流过负压控制阀(33,51)的进入空气的量。
8.如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所述的制动负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进入空气量控制装置(41),其用于使通过节流阀(19,63)的进入空气的量减少与流过负压控制阀(33,51)的空气的量对应的量,
其中,当制动助力器(35)的制动负压从第一预定负压变化到大气压力侧时,负压控制装置(41)使流过负压控制阀(33,51)的空气的量增大至由发动机(11)的运行条件限定的第一预定流量,以及
当制动助力器(35)的制动负压恢复到低于第一预定负压的其第二预定负压时,负压控制装置(41)切断流过负压控制阀(33,51)的空气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动负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负压控制装置(41)随着发动机(11)的转速的降低和/或发动机载荷的减小而降低第一预定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株式会社日本自动车部品综合研究所,未经株式会社电装;株式会社日本自动车部品综合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793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环保海洋生物养殖系统
- 下一篇:超螺杆自增压压缩机主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