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解决大梁缝地段的轨道桥接轨道板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66557.2 | 申请日: | 200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0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平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1D19/12 | 分类号: | E01D19/12;E01B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63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解决 大梁 地段 轨道 接轨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铁路无砟轨道工程领域,具体涉及的是桥梁大梁缝地段无砟轨道轨道板设计技术。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轨道设计的轨道板在梁缝位置处断开。当桥梁跨度不大,梁端伸缩缝较小时,梁缝处的扣件间距能够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中国铁路设计规范《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中规定:钢轨支点间距小于等于650mm)。但是,随着桥梁技术的发展,铁路桥梁跨度越来越大,梁端伸缩缝也越来越大,并且,为了保证桥梁的使用寿命,在梁缝处设有桥梁伸缩装置,该装置与桥梁不是同寿命,需要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维修和更换。因此无砟轨道道床板不能覆盖梁缝,并且还要距梁端一定距离,另一方面,无砟轨道技术规范要求,铁路扣件中心距离道床板端不小于250mm,扣件间距又不大于650mm,这就要求两相邻道床板端部净间距不超高100mm,同时要求梁缝的宽度将更小。这一技术难题已成了限制桥梁技术和无砟轨道技术发展的一个瓶颈。
此外,当桥梁架在门式墩横梁上(一般出现在车站的高架结构上),如果横梁面与桥面的横向及竖向变形一致,轨道板结构将被直接浇筑在横梁上。但是当横梁面与桥面变形不一致时,扣件会因内扭力过大造成破坏,影响到行车安全,这种情况下轨道板就不能直接在横梁上浇筑。
基于上述特殊情况,为解决大梁缝或板下局部无法支撑的情况,发明了这种桥接式轨道板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了一种用于解决大梁缝地段的轨道桥接轨道板技术,轨道板的长度根据实际需要跨越梁缝的宽度、横梁宽度及构造要求确定,轨道板的厚度可依据项目实际轨道结构高度的要求确定,然后根据结构计算和轨道相关设计要求将轨道板设计成普通钢筋混凝土板结构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当要求跨度较大时)。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桥接轨道板底部安装四个板式橡胶支座以提供足够的支撑,板式橡胶支座应根据项目的具体设计荷载和结构要求选取。桥接轨道板端部采用凸型结构,与其相接的普通轨道板设计成凹型结构,两者相互咬合。在桥接轨道板凸出端两侧安装限位支座B,其功能是防止桥接轨道板的横向位移,保持轨道板的稳定。限位支座B上采用刚度较高的聚四氟乙烯垫板,其作用是减少对轨道板的横向冲击力,但又不会造成桥接轨道板的过大的横向位移。由于桥梁与桥接轨道板之间存在相对位移,因此在桥接轨道板端与普通轨道板端留有伸缩缝,而且在桥接板端部两侧位置安装支座C,在轨道板相互靠近时起到缓冲作用。
本专利申请的是铁路桥接轨道板,轨道板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轨道板的长度根据实际需要跨越梁缝的宽度、横梁宽度及构造要求确定,轨道板的厚度可依据项目实际轨道结构高度的要求确定,然后根据结构计算和轨道相关设计要求将轨道板设计成普通钢筋混凝土板结构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当要求跨度较大时)。
桥接轨道板底部安装四个板式橡胶支座(图2中底板支座A)以提供足够的支撑,板式橡胶支座应根据项目的具体设计荷载和结构要求选取。桥接轨道板端部采用凸型结构,与其相接的普通轨道板设计成凹型结构,两者相互咬合。在桥接轨道板凸出端两侧安装限位支座B,其功能是防止桥接轨道板的横向位移,保持轨道板的稳定。限位支座B上采用刚度较高的聚四氟乙烯垫板,其作用是减少对轨道板的横向冲击力,但又不会造成桥接轨道板的过大的横向位移。由于桥梁与桥接轨道板之间存在相对位移,因此在桥接轨道板端与普通轨道板端留有伸缩缝,而且在桥接板端部两侧位置安装支座C,在轨道板相互靠近时起到缓冲作用。桥接轨道板与桥面之间存在支撑间隙,为防止异物入内影响桥接轨道板的移动和底部支座A的功能,设计中在间隙内填充聚苯乙烯泡沫板起。钢轨扣件将被直接安装在桥接轨道板上面,根据选用扣件的类型不同,可以采用预埋套管或预埋铁座的方式。
说明书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具体连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未经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65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球引力发动机主件装置
- 下一篇:甘草甜素缓释滴丸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