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有低功率低温等离子发生器的强制送风电气单元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65993.8 | 申请日: | 2007-1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5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 发明(设计)人: | 约瑟夫·亚历山大;罗纳德·金;孙宗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利工程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3/16 | 分类号: | F24F3/16;H05H1/34 |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万学堂 |
| 地址: | 美国南卡***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功率 低温 等离子 发生器 强制 送风 电气 单元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电气单元,其包括:
设置成用来产生空气流的空气循环器;
以可操作的方式连接在第一和第二高压线上的低温等离子发生器,所述低温等离子发生器被设置为可以在第一高压线和第二高压线之间产生脉冲电势差;
与第一高压线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和
与第二高压线电连接的第二电极;
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被设置为可以在空气流中产生高压脉冲电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单元,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至少有部分被塑料支架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单元,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距约1.20英寸到1.30英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单元,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距约1.26英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单元,其中低温等离子发生器产生约2500伏到6000伏的电脉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气单元,其中低温等离子发生器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约3000伏的电脉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气单元,其中所述电脉冲具有约3到4毫秒的周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为炭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单元,该电气单元还包括:
控制器;
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并由该控制器控制的加热部件;
与空气循环器电连接的马达;
温度传感器,与加热部件电连接,并且该温度传感器被设置成可以在与电
气单元相关的温度升高超过预定温度时,给电气单元发送信号以关闭加热部件;
电连接在加热部件和温度传感器之间的热熔保险丝;
指示灯,与加热部件电连接,以便在温度传感器和热熔保险丝中的至少其中一个出现故障时,指示灯发光;和
功率选择板,与控制器和加热部件电连接,该功率选择板被设置成可以调节电气单元的输出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单元,该电气单元还包括:
后盖,其中低温等离子发生器安装在后盖上;
安装在后盖上方的前盖,前盖具有至少一个切口,以使空气可以流过所述的至少一个切口;
安装在后盖和前盖之间的风扇嵌板,其中风扇嵌板连接在马达和空气循环器上;和
部件底座,该部件底座具有逐渐弯曲的后部,安装在风扇面板组件上,以便使加热部件位于部件底座和风扇面板组件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气单元,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安装在部件底座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气单元,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位于加热部件上面,并且加热部件位于空气循环器上面,以便使空气通过空气循环器进入电气单元,穿越加热部件,并在流出电气单元之前穿过由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产生的电场。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单元,其中低温等离子发生器产生电场脉冲,该电场脉冲使空气流中的水分子分解成氢阳离子和氢氧阴离子。
14.一种电气装置,该装置包括:
空气流循环机构;
高压发生机构,该机构连接在空气流循环机构上,高压发生机构以可操作的方式连接在第一高压传输机构和第二高压传输机构上,设置高压发生机构,以在第一高压传输机构和第二高压传输机构之间产生脉冲电压;
在空气流中产生高压电场的第一机构,该第一机构与第一高压传输机构电连接;和
在空气流中产生高压电场的第二机构,该第二机构与第二高压传输机构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气装置,其中产生电场的第一机构和第一机构分开约1.20到1.30英寸。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气装置,其中产生电场的第一机构和第一机构分开约1.26英寸。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气装置,其中高压发生机构产生约在2500伏到6000伏的电压。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气装置,其中高压发生机构在产生电场的第一机构和第二机构之间产生约3000伏的电脉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利工程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马利工程产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599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发光二极管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