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抽换模块的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62130.5 | 申请日: | 200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6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承育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14 | 分类号: | H05K7/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亮 |
地址: | 台湾省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换 模块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固定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抽换模块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个人电脑或是服务器等电脑设备中,其内部电脑组件的种类相当地多,例如主板、存储器、硬盘、光驱、各类的介面卡以及电源供应器等等。一般为了收容光驱或可抽换式硬盘等电子模块,电脑设备的机壳相对于这些电子模块开设多个容纳空间,以方便安装作业、设备更新或扩充作业的进行。
由于电子产品内部空间有限,所以电子模块的安装与拆卸的过程的便利性将会影响工作的效率。一般来说,图6A为示意传统的光驱与支架的立体图。图6B为示意图6A的光驱组装至支架的立体图。请参考图6A与图6B,当要安装光驱10等电脑组件至机壳(未绘示)中时,通常要先把光驱10置放于机壳的支架20上。接着,再将多个螺丝(未绘示)分别穿过支架20上的多个开口22,而分别锁固于光驱10上的多个组装孔12中。如此才能使得光驱10固定至机壳。相对地,当要卸下光驱10进行更换时,也必须费时地将螺丝卸除后,才能将光驱10从支架20卸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抽换模块的固定结构,无须藉助螺丝及锁固工具之辅助,即可将可抽换模块固定至一机壳中。
本发明提出一种可抽换模块的固定结构,适用于固定一可抽换模块至一机壳中,其中可抽换模块位于机壳的一模块开口中。可抽换模块的固定结构包括一第一固定件以及一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固定至可抽换模块的一侧,且具有一第一齿状结构,其中第一齿状结构包括一第一齿与一第二齿,而第一齿的齿厚(tooth thickness)大于第二齿的齿厚。第二固定件固定至机壳,且具有一第二齿状结构。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自模块开口往机壳的内部延伸。第二齿状结构具有一第一凹陷区与一第二凹陷区,第一凹陷区与第二凹陷区分别对应容纳第一齿与第二齿。第二凹陷区的宽度对应第二齿的齿厚并小于第一齿的齿厚,且第一凹陷区位于第二凹陷区相对远离模块开口的一侧,以让可抽换模块通过第一齿状结构与第二齿状结构的啮合而固定至机壳。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二固定件还具有一弹性部,且第二固定件通过弹性部枢接至机壳。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弹性部位于第二固定件靠近模块开口的一端。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弹性部与第二齿状结构分别位于第二固定件的相对两侧,并自第二固定件的中央区域延伸固定至机壳。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二固定件还具有一卸除部,位于第二固定件相对远离模块开口的一端,而卸除部用以带动弹性部弯折,以解除第一齿状结构与第二齿状结构的啮合关系。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固定结构还包括一第一止挡部。第一止挡部固接至机壳,且位于模块开口往机壳内部延伸的一深度方向上,用以限制可抽换模块在深度方向的移动距离。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固定结构还包括一第二止挡部,固接至机壳,且位于机壳内,且第二止挡部与第二固定件分别位于模块开口的相对两侧,其中可抽换模块位于第二固定件与第二止挡部之间,且第二固定件与第二止挡部定义出可抽换模块横向的移动范围。
本发明的可抽换模块的固定结构因通过第一齿状结构与第二齿状结构的啮合,即可让可抽换模块固定于机壳之中。并且,在可抽换模块移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齿的齿厚大于第二齿的齿厚的设计,第一齿状结构与第二齿状结构并不会有中途卡住的情形。因此,可抽换模块的安装相当快速且便利性又高。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多个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示意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抽换模块组装至机壳之前的俯视图。
图1B为示意图1A的可抽换模块组装至机壳的俯视图。
图2A为示意图1A的第一固定件与可抽换模块之组装关系的仰视图。
图2B为示意图2A的第一固定件组装至可抽换模块的仰视图。
图3A~图3C绘示图1A的可抽换模块的组装流程的俯视图。
图4为示意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可抽换模块组装至机壳之前的俯视图。
图5A~图5C为示意图1B的可抽换模块的卸除流程的俯视图。
图6A为示意传统的光驱与支架的立体图。
图6B为示意图6A的光驱组装至支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21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装置及装配安全装置的方法
- 下一篇:顶部发光主动式矩阵电激发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