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于车辆空调装置中压缩机的动力传递带的张力调整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52848.6 | 申请日: | 2007-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9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 发明(设计)人: | 上岛孝广;坊野史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 主分类号: | F16H7/08 | 分类号: | F16H7/08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对于 车辆 空调 装置 压缩机 动力 传递 张力 调整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于车辆空调装置中压缩机的动力传递带的张力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以往的车辆空调装置的结构是,通过从行驶用发动机由动力传递用带向压缩机传递动力来运转。此时,设有适当的传送带张力调整机构,避免动力传递用带松弛。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74308号公报
在该文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使挂在行驶用发动机和压缩机之间的带能够自动地在适当的张力作用下张紧设置,为此,在行驶用发动机的驱动滑轮和压缩机用磁铁离合器的被动滑轮之间卷挂的带,通过气缸来张紧设置,该气缸安装在与压缩机连结的离合器箱体和与发动机连结的引导托架上。
此时,气缸连接有调整到规定气压的调整器。通过从调整器向气缸施加规定压力,带在施加于气缸的规定压力的作用下自动地被张紧设置成适当的张力。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97898
在该文献中的张力器中,降低在轴部的根部分产生的轴方向的拉伸应力,可以避免因小径化导致的轴部破损。因此,在固定构件的轴部设有沿轴方向延伸的螺栓插通孔、螺栓螺合部,使插通于螺栓插通孔的压缩螺栓的螺栓轴部,在与固定于螺栓座面的螺栓头部之间与螺栓螺合部螺合,以在轴方向压缩轴部的根部分。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虽然可以吸收因压缩机驱动的V带的经时变化引起的带的伸张,但是因为运转时的发动机与压缩机会发生异常振动,所以需要设置吸收细微的带的张力变动的机构。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虽然可以解决专利文献1的课题,但是如压缩机另置的驱动方式那样,发动机与压缩机分离设定的布局中,不能自动调节经时伸张量。即,公共汽车空调装置的带长例如是2000mm以上,一般会产生2.5%左右的经时的伸张,但该机构因为冲程小而不能吸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改善此种课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的对于车辆空调装置中压缩机的动力传递带的张力调整机构,着眼于公共汽车等车辆空调装置的压缩机另置驱动方式的布局,考虑到通用性,结构简单,可以吸收带的运转中的张力变动、且可以吸收带的经时伸张。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的第1发明中,动力传递带3连接车辆的行驶发动机1和构成车辆空调装置的压缩机2,从而可以进行动力传递,在弹性施力装置6的施力下,使施加张力滑轮8常时压接于该动力传递带3,通过支承位置调节装置9沿所述基体7移动调节该施加张力滑轮8的支承位置,从而吸收所述动力传递带3运转中的张力变动,并且能够将动力传递带3以适当的张力维持在张紧状态。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2发明中,通过利用调节恢复力的调节装置11调节所述弹性施力装置6的恢复力,从而改变施加张力滑轮8对于动力传递带3的压接力,即使动力传递带3发生经时伸张,也可以使施加张力滑轮8追随压接于所述动力传递带3。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3发明中,在利用支承位置调节装置9移动调节施加张力滑轮8时,调松固定施加张力滑轮8的固定螺母15,在沿长孔12设置的轴部13上通过基部构件14移动至期望位置并将固定螺母15拧紧,由此可以将所述施加张力滑轮8定位固定在任意位置,所述施加张力滑轮8转动自如。
由此,可以使来自所述施加张力滑轮8的对所述动力传递带3按压的按压力变化。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4发明中,可以形成具有基体7和施加张力滑轮8的结构,所述基体7设于在行驶发动机1与压缩机2之间设置的支承装置5上,不仅可以调节支承位置,而且被设置成经由弹性施力装置6在旋转方向的施力下,也可以调节支承角度;所述施加张力滑轮8,设于该基体7且转动自如,在弹性施力装置6的施力下对动力传递带3常时压接。
由此,可以调节设有施加张力滑轮8的基体7的支承位置,并且也可以调节支承角度,提高了向车辆上安装的自由度。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5发明中,支承装置5具备:固定侧托架5a,其形成有引导孔16,该引导孔16指向相对于动力传递带3接近分离的方向;可动侧托架5b,其沿该固定侧托架5a的引导孔16往复运动,基体7在端部侧的轴10上安装有弹性施力装置6,并且设有调节弹性施力装置6的恢复力的调节装置11,基体7端部侧的轴10经由固定侧托架5a的引导孔16插通,并轴固定在支承装置5的可动侧托架5b上。
由此,通过基体7端部侧的轴10,通过固定侧托架5a的引导孔16,可以在相对于动力传递带3接近分离的方向上移动调节设有施加张力滑轮8的基体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28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