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道路交通工程系统的方法和其相应设施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35693.5 | 申请日: | 2007-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56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 发明(设计)人: | 盛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公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161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道路交通 工程 系统 方法 相应 设施 | ||
(一)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程设施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既有的立交桥,一般在欲左转时须先向右转,再左转。故引桥成本普遍太高,尤其是弯道式设计令占地面积太大。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降低立交桥成本占地面积和减少成本的方法和设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道路是任何自然地面或人工地面上的公路或街道或巷道或广场或居民区或其他任何供车辆或行人通行的车道或人行道,该方法和依照该方法建造的设施是在交叉的所述道路的路口使多条道路彼此立交通过,构成直道式立交桥;直道式立交桥由基本通道与左右车道互换通道或逆行通道构成;基本通道是遵循现行或既定交通行驶规则的车道;逆行通道是与基本通道所遵循之现行或既定交通行驶规则相反的车道;左右车道互换通道是与直道式立交桥的入口处车道或出口处的车道即道路路面连接直道式立交桥的桥底或桥面的车道连接一体构成,或左右车道互换通道是与直道式立交桥的入口处车道或出口处车道即道路路面连接直道式立交桥的桥底或桥面的车道连接配套构成;一体构成是左右车道互换通道是直接设置在直道式立交桥入口处的车道上或出口处的车道本身位置上;配套构成是左右车道互换通道是设置在与直道式立交桥相邻路口处的车道上或是直接通往直道式立交桥的车道的任何位置上或是其他任何形式的与直道式立交桥的入口处或出口处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的车道上;直道式立交桥可直接应用于四道口即十字路口,或直道式立交桥通过减少出入口可应用于三道口即三岔路口,或直道式立交桥通过出入口在增加一条或多条向上天桥或其他任何形式引桥或设置地下通道或设置其他任何形式通道应用于五道口或其他多道口路口;左右车道互换通道是以天桥或地下通道或其他任何立交形式构成(其间有足够车辆通过的净高),或是以红绿灯或其他任何非立交形式构成,或是以其他任何形式构成;天桥或地下通道或其他任何立交形式构成的左右车道互换通道是将车道中央隔离栏两侧车辆由车道中央隔离栏位置一侧转换到另一侧;直道式立交桥是以完全在地面上或完全在地面下或半入地下形式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同现有立交桥相比,本发明立交桥例如欲左转时先将车辆由车道中央隔离栏位置右侧先转换到左侧,故上立交桥后可直接左转,大大降低立交桥成本(桥面仅仅为车道自身面积,甚至无须桥面)且占地面积极小(可在车道或城市街道自身总的宽度内实现立交)。
(四)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最佳实施例平面结构示意图,附图5和附图2、附图3、附图4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平面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1和附图4完整显示车辆运行在立交桥桥面和桥底状态;附图2主要显示车辆运行在立交桥桥底状态;附图3主要显示车辆运行在立交桥桥面状态。虚线表示桥底车辆运行情况或被遮挡部分设施或车道隔离线。
图中1.道路路面,2.自行车或其他非机动车道,3.人行道,4.桥下人行横道左右出入口,5.桥上人行横道前后出入口,6.桥上人行横道,7.纵向右转车道,8.左右车道互换通道,9.纵向去向车道,10.纵向车道中央隔离栏,11.纵向来向车道,12.横向来向车道,13.横向车道中央隔离栏,14.横向去向车道,15.横向右转车道,16.横向左转车道,17.纵向直行车道,18.纵向左转车道,19.横向直行车道,20.桥墩,21.纵向原来车道,22.横向原来车道,23.上下人行横道的出入口,24.四个出入口相互连接的桥上人行横道,25.桥下人行横道,26.左转(或右转)之逆行通道,27.右转(或左转)之逆行通道,28.右转(或左转)之基本通道,29.左转(或右转)之基本通道,30.右转或左转之原车道。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描述。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公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公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56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