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磷脂酶D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5354.7 | 申请日: | 200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2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梁;吴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9/16 | 分类号: | C12N9/1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时旭丹;刘品超 |
地址: | 214028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脂酶 生产 方法 | ||
1.一种磷脂酶D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小麦、麸皮、豆饼粉和麦糟为固态基质,并添加磷酸二氢钾、七水硫酸镁和葡萄糖,通过固态发酵生产磷脂酶D;
以肉桂链轮丝菌AS 4.1084为出发菌株;
固态基质:以麦糟为基本质量单位,小麦、麸皮、豆饼粉添加比例为:小麦添加麦糟质量的2%~5%,麸皮添加麦糟质量的5%~10%,豆饼粉添加麦糟质量的3%~8%;固态基质按常规加水进行蒸煮备用;
磷酸二氢钾的添加量为固态基质和水总质量的0.1%~0.4%,七水硫酸镁的添加量为固态基质和水总质量的0.03%~0.075%,葡萄糖的添加量为固态基质和水总质量的0.4%~1%;
固态发酵条件:接种量为:菌株的种子培养液与固态培养基总质量的体积质量比为5%~10%,发酵初始水份为56%~68%;发酵初始pH 6.8~7.2,发酵过程品温25~32℃,发酵时间72~120小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脂酶D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麦糟改用麦糟、玉米芯、干玉米秸秆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替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磷脂酶D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麦糟、玉米芯、干玉米秸秆需粉碎,粉碎的细度为1~3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535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