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品质茶叶加工方法及其关键工序专用设备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133240.9 申请日: 2007-09-26
公开(公告)号: CN101167504A 公开(公告)日: 2008-04-30
发明(设计)人: 肖宏儒;宋卫东;钟成义;李德权;殷娟 申请(专利权)人: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主分类号: A23F3/06 分类号: A23F3/06
代理公司: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何朝旭
地址: 210014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品质 茶叶 加工 方法 及其 关键 工序 专用设备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加工方法,尤其是一种茶叶机械加工的方法,同时还涉及实现该方法的关键专用加工设备,属于制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之饮茶史可追溯至三皇时代,唐陆羽在其《茶经》的“六之饮”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可见饮用茶叶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茶叶含有多种对人身有益的成分,长期以来一直是受到人们普遍喜爱的传统饮品。使用同样茶鲜叶原料制作的成品茶叶质量,主要取决于茶叶加工技术,尤其是茶叶加工方法。目前所知的茶叶加工方式分为手工加工和机械加工两种,无论手工加工还是机械加工,其主要工艺方法都是由杀青、做形(压扁、理条或揉捻等)和干燥这三道基本工序(步骤)构成。

手工加工时,茶叶始终在一口炒锅里,各工序之间并无严格界限,往往交叉进行,规律性较差。而机械加工时,各工序由不同的机械部分完成,所以杀青、做形和干燥工序的界线相对分明,必须按顺序进行。

实践证明,机加工茶叶的关键工序是杀青和做形。所谓杀青,是从杀青机喂料口送入鲜茶叶,在高温的作用下一方面使茶叶中的各种生物氧化酶丧失活性,以避免在后续的制作过程中茶叶内部发生不利的生物化学反应(如茶多酚在生物氧化酶作用下氧化变色);另一方面使茶叶丧失部分水分,并经不断的擦碰、翻滚,使茶叶因细胞壁破裂而软化,便于后续做形机械将茶叶制做成各种所需形状。所谓做形则是在高温作用下,根据不同形状的要求,分别通过压扁、揉捻或理条做出直扁形、卷曲形或针形等形状的茶叶;其中揉捻有时也可成为做形的前道工序成为预做形,其目的是使茶叶因细胞壁进一步破裂而更加软化,同时初步卷曲,便于最终的做形。

现在,茶叶机加工的杀青、做形和干燥工序都已有各种专用设备来完成。这些专用设备现有很多,其中有一些可参见申请人在先申请并已公开的专利:1)02218674.3茶叶微波杀青干燥设备;2)02258117.0多用自动蒸青机;3)200510038431.8连续式茶叶杀音理条机;4)200520139620.X针扁型名茶连续成型机;5)200520139621.4针扁型名茶连续理条机;6)200610161349.9扁形茶杀青成形工艺方法及专用设备。

申请人对传统茶叶加工方法,尤其是茶叶机加工方法的规律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究。通过反复试验发现,上述传统茶叶加工方法包括现有茶叶机加工方法的过程中,始终需借助较高的温度,即杀青、做形和干燥这三个基本步骤始终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而高温总是无法避免对茶鲜叶色、香、味的损伤,尤其是长时间的高温还容易降低茶叶中的可溶性内含物(如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等有益成分的含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茶叶加工尤其是现有机加工的基本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能有效避免损伤茶叶的色、香、味,并且可以有效保持茶叶有益成分含量的高品质茶叶加工方法;同时给出实现该方法的关键工序专用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高品质茶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杀青--将鲜茶叶加热去湿;

2)做形--对杀青后的茶叶保温施力,使之呈现所需形状;

3)干燥--将做形后的茶叶继续加热脱水,使之干燥;改进之处在于:在所述杀青步骤和做形步骤之后加入至少一道急冷步骤;所述急冷步骤是将经过相应步骤后的茶叶在30秒-120秒时间内迅即急冷至0-20℃,保持1-3分钟。

本发明的高品质茶叶加工方法一改千年以来传统茶叶加工方法过程中只使用高温的偏见,突破性地在高温步骤后增加了迅速低温处理,既不影响原有高温步骤对茶叶应有的处理效果,又杜绝了原有高温步骤必然存在的高温滞后影响这一“后遗症”对茶叶色、香、味的损伤及对茶叶有益成分含量的不利影响。也可以说是,在茶叶加工中既应用了高温处理有利的一面又避免了高温处理有弊的一面,彻底使传统茶叶加工中的高温处理变成有利无弊的处理,让传统茶叶加工工艺方法焕发了崭新的生命力。

实验也证明,茶叶经过上述三种方法步骤后,即主要经过高温杀青和/或做形再经急冷处理后,茶叶的最终品味效果确实优于没经过急冷处理的茶叶;其成品茶的色、香、味、形经审评师审评分数明显高于没经过急冷处理加工出的茶叶;同时,主要内含物成分的含量也优于传统工艺加工出的茶叶。具体审评结果和实验数据参见具体实施方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未经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32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