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激光珩磨技术在远洋发动机气缸套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2133.4 | 申请日: | 2007-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6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韦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韦加伟 |
主分类号: | B24B33/02 | 分类号: | B24B33/02;B23K26/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100江苏省淮安***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技术 远洋 发动机 气缸套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激光珩磨技术在远洋发动机气缸套中的应用,尤其适用于大型远洋船舶发动机的配置,达到高耐磨、低排放的要求。
背景技术
当前世界上,发动机气缸套工作表面最终加工所采用的方法均是珩磨。通常在精镗之后进行二次珩磨(粗珩和精珩),或三次珩磨,即在二次珩磨的基础上,再进行平台珩磨。从摩擦学的观点来看,优先采用较为昂贵且又较难控制的平台网纹。一般的平台珩磨方法必然会有不均匀性,因此就难以预先计算出与发动机有关的匹配情况。到目前为止,改善表面轮廓形状以及进一步收紧公差的可能性已经充分挖潜了。长期以来人们在摩擦学方面一直向往能有一个既定的适应于相应发动机能在整个气缸套工作表面长度上,按发动机性能需要,制成不同珩磨网纹的宽度、深度及间距。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发动机气缸套表面现状平台网纹的不足,不能适应现代高档发动机的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激光珩磨技术在远洋发动机气缸套中的应用,将激光与珩磨技术进行组合。使气缸套表面最终加工由三道工序组成:粗珩、激光造形和精珩。激光珩磨后的平台网纹,具有均匀的深沟槽、宽度和间距一致性。在平台的表面建立起高强度的油膜层,起到了良好的润滑作用;深沟槽具有储存机油的功能,适时释放机油供给摩擦副润滑;平台同时支撑活塞环的运动,达到了高耐磨、低排放的需求。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的激光珩磨平台网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粗珩时,确定了气缸套内孔宏观形状,必须保证圆柱度和余量的一致性,为激光造形提供基础表面。
根据发动机性能要求,选择激光造形结构类型。
调整好激光器、光导系统、激光输出头和主轴往复与旋转的速度后进行激光造形。
精珩磨主要是去除激光造形后的毛刺和提高气缸套内壁表面粗糙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韦加伟,未经韦加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21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布式电信设备及分布式电信设备处理业务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巡日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