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马洛替酯干乳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1523.X | 申请日: | 200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9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军;刘馨;高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107 | 分类号: | A61K9/107;A61K9/14;A61K31/385;A61P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98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洛替酯干 乳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马洛替酯干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马洛替酯化学名为1,3-二硫杂茂-2-叉-丙二酸异丙双酯,是二硫戊环衍生物,为肝蛋白代谢改善剂。马洛替酯能促进肝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对四氯化碳、乙硫氨酸及氨基半乳糖引起的实验动物肝损均有保护作用,具有减轻肝细胞的坏死和改善肝细胞的功能。马洛替酯的临床用剂型有片剂(规格100mg/片)和缓释片(150mg/片),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晚期血吸虫病肝损伤和肺结核并发的低蛋白血症。
马洛替酯为低水溶解度药物,且口服首过效应大,生物利用度低,马洛替酯片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10%。
为了提高马洛替酯的生物利用度,ZL03132225.5提供了一种马洛替酯乳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乳剂是由马洛替酯、玉米油或蓖麻油、乳化剂和水制成的液体制剂,其中的乳化剂选自大豆磷脂、鸡蛋卵磷脂或精制豆磷脂和吐温80混合物。
根据药剂学(屠锡德主编,药剂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液体乳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在乳剂中的处方中常需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使油水两相维持较为均一的混合状态。这些乳化剂通常为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例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吐温80等,它们具有一定的胃肠道副作用;还可采用两性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如天然或合成的磷脂作为乳化剂,其副作用小,但磷脂类物质在液体状态下易于氧化和水解。
在贮存过程中,乳剂易于发生分层、破裂、转相等不稳定现象,导致油水两相分离、乳滴合并或乳剂类型的转变;同时,与水性介质混合在一起的油由于微生物、外界环境中的光线、空气中的氧气及温度的作用易于变质。
另外,液体乳剂中由于存在大量水分,通常还需加入一定的防腐剂(如苯甲酸钠、尼泊金酯)以防止微生物的污染,防腐剂对人体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研制出固体状态的、不含吐温、磷脂等表面活性剂和防腐剂的马洛替酯干乳剂,以提高制剂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研制出马洛替酯干乳剂将具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和商业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正是提供一种马洛替酯干乳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马洛替酯干乳剂的制备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马洛替酯干乳剂,所述干乳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a)马洛替酯 1.00~60.00重量份;
(b)水溶性高分子粘性材料 1.00~200.00重量份;
(c)油 1.00~100.00重量份;
(d)填充剂 10.00~1000.00重量份;
其中,所述的水溶性高分子粘性材料包括:(b1)羟丙甲纤维素;或(b2)聚乙烯醇;或(b3)明胶;所述的油包括:(c1)LabrafacCC;或(c2)TranscutolP;或(c3)肉豆蔻酸异丙酯;或(c4)椰子油;或(c5)大豆油;或(c6)花生油;所述的填充剂包括:(d1)麦芽糖糊精;或(d2)甘露醇;或(d3)蔗糖。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马洛替酯干乳剂中组分的重量份数如下:
(a)马洛替酯 2.00~40.00重量份;
(b)水溶性高分子粘性材料 5.00~100.00重量份;
(c)油 2.00~50.00重量份;
(d)填充剂 25.00~750.00重量份。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马洛替酯干乳剂中的羟丙甲纤维素具有以下特性:粘度为1厘泊~4000厘泊;较佳地,所述的羟丙甲纤维素的粘度为1~1000厘泊。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马洛替酯干乳剂中的聚乙烯醇具有以下特性:醇解度为85%~99%。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马洛替酯干乳剂的总重量为每袋250毫克~5克。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马洛替酯干乳剂还含有选自下组中的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添加剂:润滑剂、甜味剂或芳香剂。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制备马洛替酯干乳剂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将1.00~60.00重量份马洛替酯溶解于1.00~100.00重量份油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15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中药组合物
- 下一篇:具数码相机的折叠式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