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乙烯发泡护舷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0825.5 | 申请日: | 200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8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市顺达船用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K13/02 | 分类号: | C08K13/02;C08L23/06;B63B5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300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乙烯 发泡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乙烯发泡护舷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船用护舷都是由橡胶制作而成的,其制作过程比较复杂,而且成本也比较高,在使用时还必须有一定的吊装设备,这又增加了成本,另外,橡胶护舷质量很重,在使用时增强了船员的操作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乙烯发泡护舷及其制作方法,它制作的护舷密度低,质量轻,模量高,具有突出的抗冲击力、吸收能量大,能耐低温、耐腐蚀、抗紫外线以及抗微生物侵蚀能力。
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聚乙烯发泡护舷,它包括以下组分:聚乙烯树脂,在聚乙烯树脂中加入抗收缩剂和发泡剂。
所述的聚乙烯树脂∶抗收缩剂∶发泡剂为200∶1∶10。所述的抗收缩剂为单甘酯抗收缩剂。所述的发泡剂为丁烷发泡剂。
本发明也为一种聚乙烯发泡护舷的制作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用聚乙烯树脂为原料;步骤二,聚乙烯树脂经过发泡机的机筒高温加热后通过机筒末端的口模进行单极挤出;步骤三,在单极挤出的过程中注入抗收缩剂和发泡剂,经发泡机的机头、定型装置发泡形成的发泡片材,放置一段时间后自由发泡定型;步骤四,步骤三中定型后的发泡片材经高温复合机形成复合发泡片材,进行剪裁;步骤五,将复合片材之间涂有粘合胶进行粘合形成护舷体;步骤六,将粘合成的护舷体再进行自由发泡;步骤七,将发泡后的护舷体进行包装。
本发明步骤二中在发泡机的机筒上分为11段,聚乙烯树脂在流过机筒1-5段时的加热温度为178℃,流过机筒6-9段时的加热温度为45-55℃,流过机筒10段的加热温度为95℃,流过机筒11段的加热温度为90℃,聚乙烯树脂在流过机筒1-11段的加热时间为1.5小时。
本发明步骤三中经发泡机的机头、定型装置发泡形成的发泡片材的厚度为5mm,发泡片材放置进行自由发泡的时间为15天。
本发明步骤四中复合发泡片材的厚度为5cm。本发明步骤五中采用的粘合胶为热熔环氧树脂。
本发明步骤六中护舷体自由发泡的时间为7-14天。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以高压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为原料,经单极挤出的发泡原理制作,这样不但可以使护舷具有密度低、质量轻、强度高、韧性好,而且可以满足于已有发泡材料的韧性的缓冲性能,同时又获得了强大的抗冲击能力、巨大的吸收能量、高效的耐低温、耐腐蚀的能力,并且具有抗紫外线以及抗微生物侵蚀的能力,还可极大限度地应用于轮船、码头。另外本发明的原料价格便宜,制作方法简单,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为一种聚乙烯发泡护舷,它包括以下组分:聚乙烯树脂,在聚乙烯树脂中加入抗收缩剂和发泡剂,聚乙烯树脂∶抗收缩剂∶发泡剂为200∶1∶10,抗收缩剂为单甘酯抗收缩剂,发泡剂为丁烷发泡剂。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给予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聚乙烯发泡护舷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用1000千克的聚乙烯树脂为原料;步骤二,聚乙烯树脂经过发泡机的机筒高温加热后通过机筒末端的口模进行单极挤出,在发泡机的机筒上分为11段,聚乙烯树脂在流过机筒1-5段时的加热温度为178℃,流过机筒6-9段时的加热温度为45-55℃,流过机筒10段的加热温度为95℃,流过机筒11段的加热温度为90℃,聚乙烯树脂在流过机筒1-11段的加热时间为1.5小时;步骤三,在单极挤出的过程中注入5千克的抗收缩剂和100千克的发泡剂,抗收缩剂为单甘酯抗收缩剂,发泡剂为丁烷发泡剂,经发泡机的机头、定型装置发泡形成的厚度为5mm发泡片材,放置15天后自由发泡定型;步骤四,步骤三中定型后的发泡片材经高温复合机形成复合发泡片材进行裁剪,复合发泡片材的厚度为5cm,步骤五,将复合片材之间涂有热熔环氧树脂进行粘合形成护舷体;步骤六,将粘合成的护舷体再进行自由发泡7-14天;步骤七,将发泡后的护舷体用丙纶长丝编织的网袋进行包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市顺达船用器材有限公司,未经泰州市顺达船用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08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