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岩崩、泥石流和雪崩控制的张力下缆索的减震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26474.0 | 申请日: | 2007-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2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 发明(设计)人: | 马歇尔·圣赫瑟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法策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F7/04 | 分类号: | E01F7/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世平 |
| 地址: | 瑞士撒尔漫***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岩崩 泥石流 雪崩 控制 张力 缆索 减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如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张力下缆索,特别是用于岩崩 和雪崩控制工作的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EP-B-0 494 046中公开了这种类型的装置。缆索环绕穿过管形的螺旋状变形元件, 并且重叠的管端部引导穿过夹持元件,同时管在缆索过载时由于螺旋直径减小而发生塑 性变形。夹持元件的形式为压缩套。管和夹持元件之间的摩擦接合增大,该问题只能在 超过初始张力之后克服。作为例如从岩崩逐渐吸收动能的结果,阻尼曲线在缆索延伸区 域大致线性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对与负载阻尼曲线相关的首次提及类型的装置做出决定性改进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该问题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装置解决。用于岩崩、泥石 流和雪崩控制的张力下缆索的减震装置,具有螺旋圈形式的细长变形元件,缆 索可以穿过该变形元件,同时变形元件的两个重叠末端引导穿过保持元件,并 且如果缆索过载的话,具有螺旋圈形式的细长变形元件通过减小其螺旋圈的直 径产生塑性变形,其特征在于:保持元件在为变形元件的重叠末端形成的开口 的入口和出口上具有第一至第五斜角或圆角;所述第一至第三斜角或圆角形成 在由压缩套围绕的轴承壳上;所述轴承壳设计为两个部分,每个轴承壳部分部 分地围绕变形元件的一个或另一个末端。
根据本发明装置的进一步优选实施例形成从属权利要求的内容。
因为根据本发明,该问题通过具有权利要求2所述特征的装置解决。用于岩崩、泥 石流和雪崩控制的张力下缆索的减震装置,具有螺旋圈形式的细长变形元件, 缆索穿过该变形元件,同时变形元件的两个重叠末端引导穿过保持元件,并且 如果缆索过载的话,具有螺旋圈形式的细长变形元件通过减小其螺旋圈的直径 产生塑性变形,其特征在于:保持元件在为变形元件的重叠末端形成的开口的 入口和出口上具有第一至第五斜角或圆角;所述保持元件包括两个可以连接在 一起的夹持部分,所述夹持部分共同形成用于变形元件的重叠末端的开口,并 且都具有斜角或圆角;所述开口设置为接收管状变形元件的末端,并且形成开 口的夹持部分都具有横向部分,该横向部分具有对应于管横截面的半圆形凹部 和连接于该横向部分上的两个笔直侧面部分,并且横向部分和侧面部分两者都 具有第四至第五斜角或圆角。
上述形成开口的夹持部分设计相同,并且一个侧面部分包括横向于开口轴 线的突出部分,另一侧面部分为叉形并且具有横向于开口轴线的凹槽,并且旋 转180度互换的两个夹持部分通过下列方式结合在一起,其中一个夹持部分利用 突出部分插入另一夹持部件的凹槽中,并且其凹槽接收另一夹持部分的突出部 分,并且装配好的夹持部分通过压缩螺栓连接,所述压缩螺栓引导穿过叉形侧 面部分和插入其中的突出部分。
上述突出部分和凹槽的横截面为楔形。
保持元件在为变形元件的重叠端形成的开口的入口和出口处具有斜角、圆角和软嵌 体和特定表面涂层,因此变形元件在缆索过载时由于螺旋直径减小而产生的塑性变形可 以比以往更加一致的逐渐发生,并且更好地定义了负载阻尼曲线,并且效果(减震)更 为迅速地设定,即,刚开始时产生较大的阻力,其阻碍例如由于大块落石产生的任何冲 击负载。
不仅通过螺旋状变形元件的尺寸,而且通过材料选择和保持元件的线形设计,可以 很大程度上预先确定阻尼曲线。保持元件可以有利地包括由作为过渡件的压缩套包围的 轴承壳,其中压缩套最好由铝制成,并且具有斜角或圆角的轴承壳可以由不锈钢或具有 防腐层或涂层的钢制成。出于工业生产原因,有利的是使根据本发明的两件式保持原件 由不锈钢制成。
附图说明
接下来将借助于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其中:
图1是安全网的示意图,所述安全网具有用于张力下缆索的本发明的减震装置;
图2是图1所示装置的前视图;
图3是图2所示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沿图2中直线III-III剖开的剖视图;
图5是图4所示轴承壳部分的侧视图;
图6是沿图5所示箭头B的轴承壳部分的视图;
图7是用于本发明的减震装置的保持元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视图,所述减震装置 用于张力下缆索;
图8是图7所示保持元件的前视图;
图9是图7所示保持元件的侧视图;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法策公司,未经法策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64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废气余热的氨水吸收式制冷机发生器
- 下一篇:元件调用系统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