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式果袋自动撑开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19040.8 | 申请日: | 2007-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6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徐丽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3/02 | 分类号: | A01G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宁;关畅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式 自动 撑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农业机械,特别是关于一种机械式果袋自动撑开装置。
背景技术
水果套袋是近年发展的一项新技术,主要目的是减少水果的农药污染,减少鸟害虫害,改善水果色泽和外观,达到减少水果农药残留,提高水果品质和等级,增加果农收入的目的。目前,果袋生产已经实现了自动化,且规格多种多样,能够满足不同水果的需求。但水果套袋作业仍依靠人工,每个工人每个工作日(8小时)约套袋1000~1200个。果树的高度一般为3米左右,人工需要借助梯子进行作业,同时还需要不断地移动作业位置,劳动强度和危险性非常大,因此实现自动化水果套袋技术势在必行。
对于水果自动套袋技术,目前日本M.Monta等研制了一种用于葡萄生产的多功能机器人,该机器人只需更换手爪,就可以进行疏果、套袋、喷药等作业。套袋手爪采用电机驱动,由果袋喂入器和撑袋手指组成。在电机驱动下,果袋喂入器将果袋送到合适的位置,由手指将其撑开,套住果实后,当手指张开时,果袋自己闭合。国内方面,本申请专利的申请人采用气力驱动方式设计出了“水果果袋自动撑开装置”,试验结果较好,并在2006年获得发明专利。但整个装置由气力驱动,采用2个吸盘、5个气缸和1个气爪,其结构比较复杂,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果袋自动撑开并输送到指定位置的机械式果袋自动撑开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式果袋自动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果袋自动排出和分离机构,丝杠式输送果袋机构和电磁式果袋撑开机构三部分;所述果袋自动排出和分离机构包括:一设置有一槽口的工作台,在所述槽口下面设置一果袋盒,所述果袋盒内设置有一推板,所述推板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果袋盒底部,另一端支撑在一弹簧顶部,靠近所述弹簧一侧的所述槽口处的工作台上设置一倾斜板,所述槽口两侧的工作台上通过支架设置一电机带动的摩擦辊,所述摩擦辊位于靠近倾斜板一侧的槽口处;所述丝杠式输送果袋机构包括:一丝杠支架,在所述丝杠支架上通过固定板连接两光杠和一通过丝杠电机带动的丝杠,在所述丝杠上螺旋连接一可在所述两光杠上移动的滑块;所述电磁式果袋撑开机构包括:一连接在所述滑块下部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齿条,一通过齿轮电机带动的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轮,其上的齿轮轴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在所述齿条的底端设置一对果袋撑开机械手。
所述果袋撑开机械手包括,一固定在所述齿条下端的电磁铁,两个下部呈V型设置的机械手爪,所述机械手爪的上部用铰接在所述齿条上,两块连接板的一端分别铰接所述两机械手爪的中部,另一端呈倒V形铰接在所述电磁铁的伸出轴上。
与所述果袋盒内轴对应的另一端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一以所述轴为中心的弧形滑道,所述推板端部的两侧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弧形滑道内。
所述工作台槽口处设置的倾斜板为有机玻璃板。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采用摩擦辊将果袋盒内的成叠果袋逐个排出,采用电磁铁驱动机械手爪将果袋内腔撑开到最大,并采用丝杠将撑好的果袋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从而实现了本发明采用机械方式自动撑开果袋的发明目的。2、本发明采用压缩弹簧自动将果袋向上推送,采用摩擦辊将成叠的果袋逐个从果袋盒中输出,传送到倾斜板上,使果袋输送过程简单,输送位置准确。3、本发明采用齿轮齿条将机械手爪送到果袋内,通过电磁铁的作用使机械手爪张开,并将果袋撑开到最大,从而可以满足自动套袋的需求。4、本发明采用丝杠和滑块,将撑好的果袋移动到适当位置,结构简单,效率高,位置准确。本发明采用电力驱动,结构简单,成本低,它可以广泛用于各种果品的自动套袋的过程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的果袋盒侧面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的电磁式撑开果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的电磁式撑开果袋机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描述。
本发明主要包括果袋自动排出和分离机构,丝杠式输送果袋机构和电磁式果袋撑开机构三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90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冷式干洗机溶剂回收装置
- 下一篇:气电两用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