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静电膜及包含该膜的制品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09930.0 | 申请日: | 200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1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杨立章;金舟;张琳琳;张伟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F3/02 | 分类号: | H05F3/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长会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静电 包含 制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静电膜,尤其涉及元器件包装盖带用的透明低污染 的抗静电膜。本发明还涉及包含该膜的制品,例如盖带以及包含载带、所 述盖带和任选的带包装体的系统。
背景技术
在元器件包装领域,元器件通常由制造商开发制造,并输送到另一个 制造商或用户以作进一步处理。例如,在一个制造厂或“超净室”设备制造 出半导体芯片后,包装并输送到另一个制造商或用户,例如计算机制造商, 使制造商可将其安装在印刷线路板或类似的装置上。元器件主要包括,但 不限于存储芯片,晶体管,连接器,DIPS,电容器等。近年来,IC芯片或 电容器等芯片性电子部件,以被带包装在载带中的形式,被提供用于在电 路板等上进行表面安装。载带上有容纳元器件的凹部。将元器件容纳在凹 部内后,盖带将相应的凹部密封,形成带包装体。在使用时,带包装体的 盖带剥离,元器件被取出并被安装在电路基板上。
盖带必须可以容易地从载带剥离,并且剥离力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如果该剥离力(剥离强度、热封强度、或也可以称为“剥离强度”)过低, 则盖带易脱落。如果剥离力过强或剥离力波动范围过大,则用安装机剥离 盖带时,不易稳定地进行剥离操作。此外,静电会对组装过程或元器件本 身造成影响,因此盖带被要求具有稳定的抗静电性能。而且,为了检查元 器件,盖带被要求具有良好的透明性。此外,盖带表面不能对元器件产生 污染。
盖带通常有两种类型,压敏型和热敏型。对于热敏型盖带,通过在热 敏胶中或胶层表面添加导电剂可获取导电性能。一种导电剂是无机导电填 料,通过添加导电填料获得XY方向的导电性能(XY方向的导电性指平 行于膜表面方向的导电性,下同)。由于逾渗理论的限制,为了达到XY 方向导电,需要添加大量导电填充物(通常质量百分含量在30%以上)。 这样会大大降低膜的透光率,美国专利US5208103等揭示了这种方法; 另一种是添加有机盐类导电剂来获得XY方向的导电性,这种方法的缺点 是抗静电性对湿度敏感,并且容易对元器件产生污染,美国专利 US5064064等揭示了这种方法。
对于压敏型盖带,一种是使用导电聚合物或通过加抗静电剂来获得涂 层的抗静电效果,常用的导电聚合物包括聚吡咯、聚苯胺等,常用的抗静 电剂包括季铵盐、脂肪族磺酸盐等。不过抗静电剂易存在对元器件污染, 对环境湿度敏感等问题。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在基膜上的金属镀层来获得膜 的导电性,通常金属镀层可以通过蒸发镀或磁控溅镀的方法来制造,美国 专利US6027802揭示了这种方法。金属层和基膜的附着性通常较差,如 果没有保护涂层,摩擦时容易掉落。而且游离的金属颗粒会引起元器件污 染问题。
美国专利US5441809A揭示了一种透明的静电耗散型盖带。这种盖带 由双向拉伸基膜层、真空金属镀膜导电层和热封胶层组成,热封胶层中加 入了防粘微球和导电填料。这项发明较好地解决了膜对湿度敏感的问题, 并对金属镀层提供了保护。但是,该发明盖带透明性差,对透过其观察元 器件造成困难,并且其中的热敏胶层可能会使元器件受到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抗静电膜,该膜尤其适合用于盖带, 该膜包括:
基膜;和
导电层,其位于基膜的一个表面上以提供导电性;和
保护层,其位于导电层的与基膜相对的表面上以保护导电层,该保护 层包括高分子成膜聚合物和用于抑制膜表面导电性下降的粒子,其中至少 一部分粒子的粒径大于保护层本身厚度。
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品,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抗 静电膜。所述制品包括但不限于盖带、包含盖带和载带以及任选的带包装 体的系统等。
上面的概括性描述并不是用来描述本发明所公开的每一种实施方案。 下面参照附图和详尽的描述,更具体地举例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抗静电膜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是作为本发明制品的一种实施方案的盖带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作为本发明制品的另一种实施方案的盖带的横截面示意图;以 及
图4是用于包装元器件的本发明制品(载带/盖带系统)的透视图,其 中示出了盖带正从该系统上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99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