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08687.0 | 申请日: | 2007-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3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手嶋健太郎;中岛和洋;荻野健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B60N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生平;杨林森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控制系统,其改变座位的位置以使车辆使用者(occupant)容易进入车辆的乘客车厢。
背景技术
日本未经审查的第H10-211819号专利出版物和日本未经审查的第2004-316231号专利出版物叙述了使车辆使用者容易进入车辆的乘客车厢的系统。具体地,在日本未经审查的第H10-211819号专利出版物里叙述的系统中提供了遥控发射器。当用户操作该遥控发射器上设置的开关时,可以打开和关闭分别设置于驾驶员座位和前乘客座位的滑动门。这样,当车辆使用者进入车辆的乘客车厢时,可以自动将门打开和关闭。因此方便了车辆使用者进入乘客车厢。
然而,如果两只手都被例如行李占满,那么将难以操作发射器的开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本未经审查的第2004-316231号专利出版物的系统包括智能进入钥匙、接收器和控制设备。智能进入钥匙周期性地发射包括ID码信号的无线电信号。接收器接收从智能进入钥匙输出的该无线电信号。如果当接收到无线电信号时有冲击施加于车辆的侧梁,则控制设备打开车辆的滑动门。这样,即使手被例如行李占满,还是能够容易地打开滑动门,从而方便车辆使用者进入车辆的乘客车厢。
然而,日本未经审查的第H10-211819号专利出版物和日本未经审查的第2004-316231号专利出版物中叙述的系统都仅仅是响应于开关的操作来自动打开滑动门,并不进一步方便车辆使用者进入乘客车厢。这里,应理解除了门的打开和关闭之外,座位的位置也对车辆使用者是否容易进入乘客车厢有显著影响。
例如,当车辆使用者将门打开时,如果位于门旁边的座位前面的前空间狭窄,通常难以进入该座位或移动到另一座位。此外,通常在车辆有三排座位的情况下,当车辆使用者试图进入第三排座位时,车辆使用者需要将第二排座位向车辆的前方移动或者将第二排座位的座位靠背倾斜。当车辆使用者每次进入车辆的乘客车厢都需要进行这类工作时,车辆使用者可能会感到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致力于解决上述缺点。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控制系统,其通过改变相应的座位位置,进一步方便车辆使用者进入车辆的乘客车厢。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该目的,提供了一种车辆控制系统,其包括感测装置以及位置改变装置。感测装置用于感测向车辆靠近以便进入车辆的乘客车厢的至少一个车辆使用者的数量和位置。位置改变装置用于基于感测装置的感测结果来改变车辆的至少一个预计座位(预计上述至少一个车辆使用者要坐在其上)的位置,从而增大供车辆使用者进入的可用空间。
附图说明
本发明及其另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从下面的描述、所附的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得到最好的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辆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用于描述上述车辆控制系统的座位位置控制装置以及转向位置控制装置的描述性示意图;
图3是示出基于通过上述车辆控制系统中的车辆侧单元和对应的便携装置之间的相互通信所进行的ID码检验的结果来对相应的门进行解锁以及改变座位位置和/或转向位置的控制操作的流程图;
图4A和4B是用于描述改变座位位置和/或转向位置的方式的描述性示意图;
图5A和5B是用于描述改变座位位置和/或转向位置的其它方式的描述性示意图;
图6是示出车辆控制系统的控制操作的一种变型的流程图;以及
图7是示出车辆控制系统的控制操作的另一种变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辆控制系统。图1是示出本实施例的车辆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车辆控制系统基于便携装置(电子钥匙)1的ID码的检验结果来控制车辆10的每个门11-14的锁定和解锁,其中上述检验是通过便携装置1和安装在车辆10内的车辆侧单元之间的相互通信来进行的。车辆侧单元还控制乘客车厢内的座位位置和转向轮位置以使驾驶员容易进入车辆10的乘客车厢。本实施例中,车辆控制系统在具有三排座位的车辆10内实现。车辆10具有用于前排(第一排)座位(驾驶员座位和前乘客座位)的右前摆动门和左前摆动门11、13以及用于后面两排(第二和第三排)座位的右滑动门和左滑动门12、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86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