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苹果白酒的酿造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08339.3 | 申请日: | 2007-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6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 发明(设计)人: | 贾存学;贾统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存学;贾统 |
| 主分类号: | C12G3/02 | 分类号: | C12G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41000甘肃省天水***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苹果 白酒 酿造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酒的酿造工艺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苹果白酒的酿造工艺。
背景技术
白酒历史悠久,酿造方法多式多样,但均以谷类作物如大麦、高粱等作原料,以植物果类作原料酿造的则为果酒,如葡萄酒等,而用果类作原料酿造出白酒的酿造方法至今尚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苹果为原料酿造白酒的酿造工艺,改变以粮食为原料的酿酒方法,填补白酒酿造方法上的一个空白。
技术方案
苹果白酒酿造工艺包含制曲和发酵酿造等流程,具体流程如下:
一、制曲
1、原料苹果的选择、处理、破碎、榨汁;
2、将榨好的汁入缸,在一定室温条件下发酵3天,再将占重量比各为30%的粉碎混蒸好的糯米和大麦加入缸中,与果汁混合制成曲坯;
3、将曲坯放进曲房,保持曲房所需温度,使曲坯发酵,品温上升;
4、发酵7-8天后,进行第一次翻曲,以调节品温,14-15天后,进行第二次翻曲,此时品温较前有所升高,翻曲后,品温反复升降,细菌、霉菌、酵母菌数量随之变化,接着达到稳定状态,果曲制成,择品优者留用。
二、培养种子
1、原料苹果的选择,处理和配比,以富士苹果为主,配以红元帅苹果和少量杂果,清洗、破碎、榨汁、入罐;
2、发酵,在罐中加入8-10%的果曲,在常温下发酵42-54小时,进行一级种子培养,发酵旺盛时,一级种子培养完成;
3、在一级种子中加大原料投入,并加入相同比例的果曲,进行二级种子培养。保持常温,发酵20-28小时,二级种子培养完成。
三、主发酵—酿酒
1、将备好的苹果汁倒入罐内,加入按重量比18-25%的二级种子,进行主发酵;
2、主发酵在常温下进行,发酵过程中,每隔12小时搅拌一次,同时进行温度和比重的测定,温度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不能高于26℃,过高时需降温。建立全过程监测制度,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曲线图,以观察温度和比重的变化情况,正常的温度变化应是先升高,再逐渐降低,比重逐渐下降,经过6-7天,当温度下降到基本稳定时,比重不再下降,发酵结束,此时发酵液绝大部分已分解为酒精;
3、蒸馏成品将发酵完毕的苹果液装入蒸馏塔,先大火猛攻,中期炆火保温,最后大火蒸馏15分钟,即得苹果白酒,入罐贮藏;
4、在经贮藏的苹果白酒中加入用苹果酒浸泡的核桃液、杏壳液、桂花液、金银花液、香草液等植物香料,然后过滤、化验、包装,苹果白酒酿制过程全部完成。
苹果白酒达到了下述质量标准:
1、酒液透明、无沉淀;
2、有特有的苹果酒芳香味;
3、酒味浓醇,微苦、爽口、无刺激感,后味绵长,具有独特风格;
4、化验指标:含有VB1、VB6、VC等多种维生素,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铁,磷、钙等矿物质。
苹果白酒经过多年研究、实验和多次改良,并经大量群体品尝和相关权威部门化验检测,其品质完全符合相关行业标准。
有益效果
与现有的白酒和果酒比较,本发明有如下特点:1、以苹果为原料,保留了苹果原有的营养成分,经发酵酿制后能使人体充分吸收,同时节约了大量的粮食;2、加入了其他植物花果的浸泡液,使酒味芳香、爽口、无刺激感,适宜更多人群饮用;3、经化验鉴定,该酒中含有VB1、VB6、VC等多种维生素和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以及铁、磷、钙等矿物质,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苹果白酒酿造工艺包括制曲、培养和主发酵等程序,下面分别予以说明。
一、制曲
1、选择充分成熟、直径在17厘米以上的富士苹果,充分清洗、去皮、去核,然后破碎、榨汁、入缸备用;
2、在室温18-24℃的条件下对苹果汁进行发酵,3天后缸内产生大量气泡,表明发酵旺盛,此时将占重量比各30%的粉碎混蒸好的糯米和大麦加入正在发酵的苹果汁中,搅拌混合均匀后,踩制成曲坯;
3、将曲坯放进曲房,曲房温度保持在20-28℃,随着曲坯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活动,将产生大量热量,品温逐渐上升,当品温升至50℃以上时,某些微生物特别是苹果酵母菌的生成受到抑制,活动菌数下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存学;贾统,未经贾存学;贾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83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吡唑碳酰腙衍生物及其应用
- 下一篇:乙醇脱水制乙烯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