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蒸发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94315.7 | 申请日: | 200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1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远;陈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14/14 | 分类号: | C23C14/14;C23C14/3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平 |
地址: | 201206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蒸发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制造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蒸发设备。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制造工艺中,电子束蒸发镀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艺。金属蒸发设备的腔体是否能够保证真空,对于成膜的均匀性和膜与膜之间的粘附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在蒸发成膜或切换蒸发源时,金属蒸发设备的腔体内的真空被破坏,例如空气或冷却水泄漏到真空腔体,就会造成金属膜剥落,腔体内的产品报废。
现有的金属蒸发设备如图1所示,在腔体壁10围成的的腔体内主要包括坩埚盖板11、坩埚12和转轴13。工作时,腔体外的驱动机构131输出动能,经由一些齿轮带动转轴13旋转,坩埚12与转轴13连接在一起且跟随转轴13一起旋转。一条贯穿腔体内外的冷却水管道141经过转轴13内部、坩埚12内部和坩埚盖板11内部,用以冷却坩埚12和坩埚盖板11。坩埚12围绕其内部的冷却水管道141旋转。坩埚12内有密封面121包围冷却水管道141,密封面121和冷却水管道141之间有上下排列的两个密封环15,用以对密封面121和冷却水管道14之间的空隙进行密封。冷却水管道141在上下两个密封环15之间有一个或多个孔洞,使得上下两个密封环15和密封面121之间区域充满来自冷却水管道141的冷却水。此区域还连接坩埚内部的冷却管道142,用于供给和回收坩埚冷却管道142中的冷却水。与之类似,在冷却水管道141和坩埚盖板11的密封面之间、驱动机构131(或传动机构)和腔体壁10之间各有一个密封环15。
上述金属蒸发设备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密封环15和密封面121之间存在相对的旋转运动,这会磨损密封环15;其二,一旦有异物掉落在密封面121和冷却水管道141之间,就会挤压和磨损密封环15;其三,如果在坩埚12转动过程中,转轴13偏心转动,就会挤压和磨损冷却水管道141上的密封环15。上述问题都可能导致腔体内的坩埚出现真空泄漏,从而导致金属膜从硅片表面剥落,产品报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金属蒸发设备,该设备可以降低坩埚旋转时出现真空泄漏的可能性,减少产品的损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金属蒸发设备该设备的腔体内包括坩埚盖板和坩埚,该设备还包括:
转轴,贯穿该设备的腔体内外,且与所述坩埚连接在一起;
盖板冷却管道,部分埋设在所述坩埚盖板的内部;
坩埚冷却管道,全部埋设在所述转轴和坩埚的内部,在转轴表面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均在该设备的腔体外;
转轴套,所述转轴套与该设备的腔体壁连接在一起,且包围所述转轴在该设备腔体外的部分;
附图说明
所述坩埚冷却管道在转轴表面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均为环状沟槽。
本发明采用磁流体密封和传统的橡胶密封环相结合,实现了金属蒸发 设备的腔体内的真空密封。本发明还对坩埚和坩埚盖板的冷却水系统进行分离设计,并将坩埚的冷却水系统与转轴之间的密封结构置于真空腔体之外,这样即使冷却水发生泄漏也不会对腔体的真空度造成影响,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现有的金属蒸发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金属蒸发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是本发明的金属蒸发设备中转轴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0-腔体壁;11-坩埚盖板;12-坩埚;121-密封面;13-转轴;131-驱动机构;141-冷却水管道;142-坩埚冷却管道;15-密封环;20-腔体壁;21-坩埚盖板;22-坩埚;23-转轴;241-坩埚盖板冷却管道;242-坩埚冷却管道;242in-坩埚冷却管道入水口;242out-坩埚冷却管道出水口;251-磁流体密封区域;252-密封环;26-转轴套。
请参阅图2,本发明金属蒸发设备在腔体壁20围成的的腔体内主要包括坩埚盖板21和坩埚22。该设备还包括:
转轴23,贯穿该设备的腔体内外,且与坩埚22连接在一起;
盖板冷却管道241,部分埋设在坩埚盖板21的内部;
坩埚冷却管道242,全部埋设在转轴23和坩埚22的内部,在转轴22 表面的入水口242in和出水口242out均在该设备的腔体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43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