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石英振子,石英振子组件以及石英振荡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91732.6 | 申请日: | 200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1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发明(设计)人: | 梅木三十四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波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3B5/32 | 分类号: | H03B5/32;H03H9/19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英 组件 以及 振荡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基底部伸出两根振动臂部的音叉型石英振子以及容 纳有该石英振子的石英振子组件以及石英振荡器。
背景技术
因为音叉型石英振子小型、廉价而且省电,因此一直被用于手表 计时的信号源,近年来作为同步信号源被用于便携式电子器械,因而 其用途在进一步地扩大。
图1所示为音叉型石英振子的构成例,在音叉型石英振子上,在 基底部1上设置有一对振动臂部2a以及2b,在各个振动臂部2a、2b 的两主面上设置有槽部31、32。在这些槽部31、32以及各个振动臂部 2a、2b的两侧面等上,设置有激励电极,目的在于激励基于各个振动 臂部2a、2b的弯曲振动而产生的音叉振动。激励电极被连接为:给予 这个音叉型振子电荷时,一个振动臂部2a的侧面以及另一个振动臂部 2b的槽部31、32内为等电位,另一个振动臂部2b的侧面以及一个振 动臂部2a的槽部31、32内与上述的振动臂部2a的侧面等电位相反。
由这样的音叉型石英振子,在各个振动臂部2a、2b之间,在两个 主面与两个侧面上产生的电场为反向,各个振动臂部2a、2b的长度方 向上的弯曲振动也为反方向而产生音叉振动。在此,从抑制能耗的观 点来看,希望给予音叉型石英振子的电能可以高效率地转换为音叉振 动。所以,将努力降低电能转换为音叉振动时的振动损失(CI(晶体 阻抗)值)。
例如,在图1中所示的音叉型石英振子上,设置有槽部31、32, 在这些槽部31、32上,通过提高X轴方向(振动臂部的宽度方向)上 的电场强度,使在各个振动臂部2a、2b的两侧面之间的弯曲振动为强 振动,从而降低CI值。
此外,激励电极一般由Au(金)等构成,是通过真空蒸镀和溅镀 等形成于用于提高与石英振子的紧密接触性的Cr(铬)膜等上的膜状 结构。但是,由于Au的比重大,约为石英的7.3倍(18.9),刚性也大, 因此亟需机电耦合系数(表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音叉振动)能的能 力的系数)小、可以进一步降低CI值的电极材料。
此外,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石英振子组件,与由包含纳离子等可 迁移离子的玻璃形成的罩以及由硅基板形成的封装基板阳极连接,虽 然公开了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硅材料,但是其用途、目的却完全不同, 所以不能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解决上述课题。
专利文献1
特开2004-193909号公报:第3页第18段,第4页第24段
发明内容
鉴于这样的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CI值低的音叉型石英振 子。此外,其他的目的在于,提供具备了该石英振子的石英振子组件 以及石英振荡器。
本发明所涉及的石英振子,其特征在于:在从基底部伸出两根振 动臂部而形成音叉型的石英片的正面和背面两面上,形成有包含激励 电极以及引出电极的电极配线图案的石英振子中,上述电极配线图案 中至少激励电极由多晶硅或者非晶硅等硅材料形成。
掺杂有p型或者n型掺杂物的硅材料较为理想。此外,只要是在 低于形成该石英振子的石英的居里点的温度下,沉淀在上述振动臂部 上的硅材料即可。此外,优选在上述振动臂部的前端部上形成比重比 上述硅材料大的调整频率用的金属膜。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石英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组件、 被设置在这个组件内的具有上述特征的石英振子、以及设置在上述组 件的外面且电连接于上述石英振子的电极配线图案的电极。本发明的 石英振荡器,其特征在于,使用了上述石英振子。
本发明使用了比以往使用的Au比重小的硅材料作为电极配线图 案的电极材料。此外,与Au相比,由于硅材料的刚性值更加接近于石 英,刚性愈小的材料,机电耦合系数(表示将电能变换为机械(音叉 振动)能的能力)愈大,所以可以降低CI值。其结果是与使用Au作 为电极材料的以往的石英振子相比较,CI值降低,因此可以制造耗能 低的石英振子和具备了该石英振子的石英振子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音叉型石英振子的一个例子的简略平面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音叉型石英振子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音叉型石英振子的一个例子的模式斜立体 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音叉型石英振子的制造工序中制造的石英 振子的原型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波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波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17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