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戊酰螺旋霉素I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090507.0 申请日: 2007-04-09
公开(公告)号: CN101054553A 公开(公告)日: 2007-10-17
发明(设计)人: 武临专;王以光;马春燕;赫卫清;周红霞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00 分类号: C12N1/00;C12N15/54;C12N15/09;C12P19/62
代理公司: 北京华科联合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杨厚;王为
地址: 1000***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异戊酰 螺旋 霉素 基因工程 菌株 构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在改造抗生素组分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异戊酰螺旋霉素I是本研究室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的必特螺旋霉素(原名为生技霉素)产生菌所产生的一个组分[“生技霉素的制造方法”,专利号:ZL97104440.6]、[“必特螺旋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专利号:ZL 02148771.5]。必特螺旋霉素目前即将完成第III期临床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治疗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方面,显示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除异戊酰螺旋霉素I组分外,必特螺旋霉素成品中还包含异戊酰II和III组分,同时还含有少量4”丁酰基、丙酰基、乙酰基的衍生物及少量的螺旋霉素I、II、III(总含量应不超过5%)。目前现行的必特螺旋霉素成品质量标准中,规定其含有9个组分,4”酰化螺旋霉素总含量为80%,其中异戊酰螺旋霉素(I、II、III)3个组分的总含量为65%。而在必特螺旋霉素发酵液中还存在较大比例的螺旋霉素I、II、III,尤其II和III组分相对较多。必特螺旋霉素发酵液中的螺旋霉素主要依赖化学提取工艺将其清除。因此,抗生素发酵产品的多组分问题,给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以及发酵工艺和提取过程监控,经常带来很大的困难和挑战。所以,在不影响生物学活性的前提下,获得单一组分生产菌种,已成为抗生素研究和生产面临的重要课题。

必特螺旋霉素是以螺旋霉素为母核,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其4”位-羟基进行异戊酰基化所产生的。而螺旋霉素产生菌通常产生SPI、II、III三个组分,即内酯环3位分别为羟基(SP I)、乙酰基(SP II)和丙酰基(SP III),结构式如图A所示。SP I、SP II、SP III三个组分的生物学活性基本一致。螺旋霉素产生菌产生SPI、II、III三个组分的生化机理,是由3-O-酰基转移酶催化内酯环3-O-羟基所致。本研究室曾在获得螺旋霉素3-O-酰基转移酶基因序列(专利申请号200610087230.1,SEQ ID No.1)基础上,通过基因阻断技术,获得了主要产生螺旋霉素组分I的菌种。但是,仅仅产生异戊酰螺旋霉素I为主组分的菌种,迄今尚未见到相关报道。

                          螺旋霉素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借鉴上述成果,在必特螺旋霉素产生菌中通过破坏编码3-O-酰基转移酶基因,以获得产生异戊酰螺旋霉素I为主组分的基因工程菌。

发明内容:

根据已经获得的3-O-酰基转移酶基因及其两翼序列,在3-O-酰基转移酶基因序列中可以破坏该基因的任意区段设计1个引物,并插入4个任意设计的酶切位点,经PCR获得两个1.0kb左右的同源臂,酶切后将两个同源臂互连,另外两侧与能转入必特螺旋霉素产生菌的载体相连接,以必特螺旋霉素产生菌(ZL02148771.5,菌种保藏号:CGMCC No.0304)总DNA为模板,经PCR分别扩增两个与3-O-酰基转移酶基因同源片段,并以相应酶切位点插入具有选择性标记的链霉菌/大肠杆菌穿羧质粒载体,也可在两个同源基因中插入和使用质粒不同的选择性标记片段,构建重组质粒。将所构建的重组质粒转入必特螺旋霉素基因工程菌,以质粒上携带的选择性标记筛选转化子,根据转化子展现的选择性标记差异和PCR验证,获取因同源基因双交换而使3-O-酰基转移酶基因破坏的基因工程菌,称之为BT3-O-ATΔ变株。该基因工程菌在一定条件下,经发酵培养和产物的初步化学提取以及HPLC检测其发酵产物,证明本发明提供了产生异戊酰螺旋霉素I为主组分的基因工程菌。

发明效果:

本发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原必特螺旋霉素基因工程菌中的3-O酰基转移酶基因实施破坏,获得了只产生异戊酰螺旋霉素组分I的菌种。该菌种的获得,,使得必特螺旋霉素类抗生素发酵液中的多组分状况获得明显单一化,这将有助于简化生产过程发酵工艺的调控,实现提取过程的优化,提高收率,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为推进必特螺旋霉素类抗生素的产业化创造良好条件。

附图说明:

图1.用于3-O-酰基转移酶基因破坏的重组质粒pKCL1-4的构建及同源双交换

其中:Apramycin(阿普霉素抗性标记);

      GTG和TGA表示3-O-酰基转移酶基因阅读框的起始和终止密码子;

      a,b,c,d为PCR反应所设计的引物。

图2.染色体基因组PCR产物电泳(确证3-O-酰基转移酶基因的破坏)

其中:1.基因工程菌BT3-O-ATΔ变株;

      2.必特螺旋霉素产生菌原株;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05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