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戊酰螺旋霉素I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90507.0 | 申请日: | 2007-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4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武临专;王以光;马春燕;赫卫清;周红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00 | 分类号: | C12N1/00;C12N15/54;C12N15/09;C12P1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科联合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厚;王为 |
地址: | 1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戊酰 螺旋 霉素 基因工程 菌株 构建 | ||
1、异戊酰螺旋霉素I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其特征是在必特螺旋霉素产生菌中通过破坏编码3-O-酰基转移酶基因,以获得产生异戊酰螺旋霉素I为主组分的基因工程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是以3-O-酰基转移酶基因序列为模板,在3-O-酰基转移酶基因序列中可以破坏该基因的任意区段设计4个引物,并插入4个任意设计的酶切位点,经PCR获得两个1.0kb左右的同源臂,酶切后将两个同源臂互连,另外两侧与能转入必特螺旋霉素产生菌的载体相连接,获得重组载体,并转入必特螺旋霉素产生菌,以载体上的选择性标记挑取转化子,通过筛选抗性标记和PCR验证,获得3-O-酰基转移酶基因被破坏的变株,经发酵及对产物提取后HPLC分析,证明所获变株为主要产生异戊酰螺旋霉素组分I的菌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050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道物流输送控制箱的接收装置
- 下一篇:套管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