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细小物质垃圾处理分类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090177.5 | 申请日: | 2007-04-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8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 发明(设计)人: | 谢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明明 | 
| 主分类号: | B03B7/00 | 分类号: | B03B7/00;B07B1/22;B07B1/46;B07B1/5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诚芝;母宗绪 | 
| 地址: | 51000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细小 物质 垃圾处理 分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处理装置,特别是一种针对生活垃圾中的细小物质在整体 垃圾分类处理中,能有效加以自动筛出,以达到垃圾彻底分类及方便同构型垃圾集 中处理的细小物质垃圾处理分类装置。
背景技术
现行城市生活袋装垃圾种类繁多、成分复杂,要将其自动分类、收集处理是一 件相当困难的事,因此申请人先前利用自动水分类筛选技术配合各阶段垃圾分类处 理项目,如破袋、垃圾筛选、重物回收、小型垃圾、大型垃圾、有机物、大型有机 物、软性塑胶薄膜等等,提出了多件相关专利的申请,并构成一环环相扣的垃圾处 理技术体系。
而在一般生活垃圾中,经常含有细小物质及油脂或其它液体,细小物质如较重 的小砂石、金属、陶瓷、玻璃等,或较轻的粉尘、饭粒、碎纸和一些细小有机物等, 由于这些小物质广布于所有的垃圾个体上,非常难以清洁,因此如何将这些小的物 质全部由其所附着的垃圾单体上完全分离,对分类后物质的清洁度起到极大的作用。
因此,本发明人有鉴于前述广布于所有垃圾个体上的细小物质必须加以处理的 重要性,即着手研发其解决方案,希望能开发出一种能彻底解决的技术手段以使整 体垃圾处理技术体系臻于圆满,于是经过多时的构思而有本发明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小物质垃圾处理分类装置,其能使垃圾分类处理 中的细小物质及油脂液体再进一步有效地加以分离,使提升分类后垃圾物质的清洁 度,进而便利后续的回收处理操作及环保应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小物质垃圾处理分类装置,其能基于整个垃 圾处理技术体系水分类处理的延续性,使广布于所有垃圾个体上的细小物质被析离 而集中,并得以有效地将细小物质充分地分类、回收及再利用。
本发明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及功效,提供一种细小物质垃圾处理分类装置,包 括有滚筒筛装置,该滚筒筛装置包括有滚筒,该滚筒设有复数沿着其周面分布的套 孔,该套孔对应嵌设有一筛板,该筛板设有卡结于该套孔的卡榫,该筛板设有复筛 孔;分类池装置,该分类池装置包括有一集水池,该集水池上方设有一倾斜设置的 调节板,该集水池内部设有溢流收集管,该溢流收集管连结有导出管,该一可加压 朝上方形成压力的压力管,该集水池内底部设有一用以导出细小重物的重物导出管; 沙水分离装置,该沙水分离装置包括有一贮沙池,该贮沙池连结一重物导出管,该 贮沙池内设有一倾斜的排沙管,该排沙管设有一进入该池腔体底部的入沙口及另端 的出沙口,该排沙管内设有一驱动轴,该驱动轴连结一驱动马达,该驱动轴上设有 螺旋叶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装置包括滚筒筛、分类池以及沙水分离装置, 能将广布于所有的垃圾个体上的细小物质和油脂经高压水冲洗分离后,经该分类池 装置将较轻细小物质分离、收集,再经该沙水分离装置将较重细小物质分离、收集。 由此可将这些小的物质和油脂全部由其所附着的垃圾单体上完全分离,并使广布于 所有垃圾个体上的细小物质被析离而集中,有利于将细小物质充分地分类、回收及 再利用。以此配合整个垃圾处理水分类技术体系而达到自动水分选的完整运作功能, 对分类后垃圾物质的清洁度起到极大的作用,并利于后续分类收集物质的环保应用。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特征及其它功效,现配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 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的上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筛板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筛板组合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筛板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分类池装置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连结杆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连结杆操作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沙水分离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沙水分离装置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明明,未经谢明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01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