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形按键面板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88826.8 | 申请日: | 200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66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许志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毅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88 | 分类号: | H01H13/88;H01H11/00;B29C6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04 | 代理人: | 余朦;方挺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按键 面板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薄形化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消费者在选购移动电话时,除了考虑移动电话的功能外,最重要的就是移动电话的外观形状是否够新颖和体积是否够小。因此,有些移动电话会在壳体或按键上印刷彩绘图案,或者是直接将立体纹路制作于该壳体上,以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及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参见图1A,传统的立体纹路制作,是在基材1a上附着第一透明层2a,在第一透明层2a上附着第一颜色层3a及颜色开口区31a,第一颜色层3a上附着第二透明层4a,再于第二透明层4a附着第二颜色层5a,以前述的显示结构形态,使产品的表面产生具不同景深的颜色与纹路的外观,以作为不同视觉外观或功能的需求。但是,这种制作方法过于耗时、费工,易造成产品制作成本的增加。
另一种制作方法是将纹路制作于按键结构中,参见图1B,将纹路层1b夹设于该薄膜层2b与弹性层3b之间,以产生炫光效果。由于该方案将纹路层1b设于薄膜层2b与弹性层3b两者之间,在制作上不仅制作的步骤或程序增加,而且工时也相对增加,另一方面也造成按键厚度的增加,对于薄形按键的厚度来说是一种不尽理想的设计。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当按键在模具中制作时,在按键面板或按键表面上直接成形光滑面、雾面或纹路层,不但不会造成制作程序、工时的增加,也不会导致按键结构厚度的增加。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具有光滑面、雾面或纹路层按键面板的薄形按键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备制内部底面为粗糙面、光滑面或纹路面的模具,将胶体点入于模具中,并覆盖载体于胶体上,利用滚轮将载体与胶体滚压整平于模具内,对模具进行紫外光照射,使胶体硬化形成按键层附着于载体上,接着,于载体上成膜底色层,同时底色层上成形镂空状的文字、数字或各种符号的图案,于底色层表面上成膜功能颜色层,再于底色层、功能颜色层表面上成膜字体颜色层,再将成形后的按键层与硅胶置入于另一模具进行热压合使按键层与硅胶结合,使硅胶形成弹性层,即完成按键面板制作。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薄形按键的制作方法,由于在按键还在模具中制作时,就在按键面板或按键表面上直接成形光滑面、雾面或纹路层,不但不会造成制作程序、工时的增加,而且也不会导致按键结构厚度的增加。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产品外观显示结构示意图;
图1B为现有按键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的第一种薄形按键的制作流程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的第二种薄形按键的制作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载体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案的第一模具制作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第一模具进行滚压制作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按键面板背面印刷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侧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按键面板及硅胶置入在第二模具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按键面板与弹性层结合的侧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按键面板、发光层及电路板结合使用的分解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侧视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按压动作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按键面板表面纹路的侧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按键面板表面纹路的正视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案的第一模具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方案的第一模具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7为图16所完成的按键面板侧视示意图;
图18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方案的第一模具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9为图18所完成的按键面板侧视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的第五种实施方案的第一模具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1为图20所完成的按键面板侧视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的按键结构板使用于手机上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的按键结构使用于汽车音响面板上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2A,本发明的第一种薄形按键的制作流程示意图。该图公开了一种具有图样层按键的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首先,如步骤100先备制聚碳酸酯薄膜(PC Film)透明材料所制成的载体2。
步骤102,请一并参见图3,于载体2的表面冲定位孔21,该定位孔21用以提供载体2可以定位于第一模具1的定位柱1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毅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毅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888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