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SiBON陶瓷粉体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72702.0 | 申请日: | 200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4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温广武;张晓东;全保刚;黄小萧;白宏伟;范叶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5/08 | 分类号: | C01B35/08;C01B21/082;C04B35/5835;C04B35/1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国清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sibon 陶瓷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陶瓷粉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波介电材料是指对波长在11000mm,频率在0.3~300Hz范围的电磁波透过率大于70%的材料,属于光、电、磁和结构功能复合材料范畴,为介电-防热-结构一体化功能材料,具有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低热导率、低热膨胀率、抗热震性和化学稳定性能。因此,广泛适用于航天、电子、通讯等高科技领域。SiO2和BN是两种普遍使用的微波介质材料,它们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都很小,导热性、抗热震性和化学稳定性也很优异。然而,在单独作为导弹天线窗材料使用时,两种材料都存在下列问题:熔石英材料烧结制备时易析晶,抗烧蚀性能较差;BN材料在空气中使用时易于氧化和潮解,而且在烧蚀过程中表面温度高达3000℃,从而导致材料表面电离,损害其透波性能。SiO2和BN复合时可以达到很好的协同强化效果,虽然可以解决SiO2烧结时析晶和BN烧蚀时表面温度过高的问题,但是SiO2和BN在球磨混合过程中的均匀性很难得到保障,从而直接影响复合材料的性能。哈尔滨工业大学张俊宝等人利用溶胶-凝胶法首次研究制备出SiBON块体材料的方法,有效解决上述透波材料在使用中的诸多问题,而且SiBON块体材料获得较好的力学性能,但是该方法制备陶瓷粉体的合成周期较长(需10~30天)、制备工艺复杂(对温度条件要求苛刻,反应温度较窄,不容易控制,不利于大量生产)、粉体颗粒尺寸较大等问题,因此,制约了该材料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SiBON陶瓷粉体制备方法存在的合成周期较长、工艺繁杂和不利于规模化生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纳米SiBON陶瓷粉体的制备方法,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一种纳米SiBON陶瓷粉体制备方法是由下列步骤实现的:
步骤一、将硼酸乙酯、乙醇和苯按照1∶0.5∶3~9的摩尔比配制成混合液,放入三口瓶中,进行磁力搅拌;
步骤二、保持磁力搅拌,以10~50ml/h的添加速率向混合液中添加四氯化硅液体,硼酸乙酯与四氯化硅的摩尔比为1∶1~2;
步骤三、继续维持磁力搅拌,以200~1000ml/min的流量向三口瓶中通入氮气,采用油浴加热装置控制反应温度在60~90℃,保持4~8小时;
步骤四、利用油浴加热装置将温度升至90~110℃并保持2~6小时(使其中的有机物挥发,氮气流将游离的有机物带走),得到白色疏松的凝胶粉末;
步骤五、将步骤四获得的凝胶粉末放入管式炉内进行热处理,在1000ml/min氮气流下,管式炉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600~800℃并保持温度30~60min,然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取出经热处理的凝胶粉末;
步骤六、将经热处理后的凝胶粉末放入气氛烧结炉内,初始充入0.5~1.0Mpa高纯氮气,气氛烧结炉以10℃/min升温速率升温至1000~1200℃并保持温度2~6小时,随炉冷却至室温,即制得SiBON纳米陶瓷粉体。
本发明选用的原料容易获取,工艺周期短(仅需要2~3日即可)、操作简便,易于规模化生产,产物颗粒度在20~50纳米,产物为具有分散性好和非晶态的SiBON纳米陶瓷粉体。本发明的SiBON材料是在SiO2和BN及其复合材料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微波介电材料,它综合了熔石英和氮化硼的优点,具有优良的防热性能、透波性能、耐烧蚀性能和力学性能,是新型航天器端头防热部件及通讯窗口材料的理想用材,在航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是由下列步骤实现的:
步骤一、将硼酸乙酯、乙醇和苯按照1∶0.5∶3~9的摩尔比配制成混合液,放入三口瓶中,采用磁力搅拌器进行磁力搅拌(三口瓶反应容器其中的一个口用于温度计测温,另一个口进气、剩下的一个口出气);
步骤二、保持磁力搅拌,以10~50ml/h的添加速率向混合液中添加四氯化硅液体,硼酸乙酯与四氯化硅的摩尔比为1∶1~2;
步骤三、继续维持磁力搅拌,以200~1000ml/min的流量向三口瓶中通入氮气,采用油浴加热装置控制反应温度在60~90℃,保持4~8小时;
步骤四、将油浴加热装置温度升至90~110℃并保持2~6小时,使其中的有机物挥发,氮气流将游离的有机物带走,得到白色疏松的凝胶粉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27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方便进行不同造型风格组配的摩托车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四轴电脑扭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