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与草甘膦联产百草枯的生产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070219.9 申请日: 2007-07-27
公开(公告)号: CN101108822A 公开(公告)日: 2008-01-23
发明(设计)人: 孔鑫明;潘力勇;刘劭农;刘开孟;俞叶明;徐森军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金帆达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D213/22 分类号: C07D213/22;C07F9/38
代理公司: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吴秉中
地址: 3115***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草甘膦 联产 百草 生产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农药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与草甘膦联产百草枯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草甘膦为全球销量最大和增长速度最快的内吸收传导型除草剂,且伴随着草甘膦的转基因作物的研制成功并推广使用,为草甘膦的生产提供了新的机遇。全球草甘膦生产主要有两种合成方式,一是IDA法,即以二乙醇胺为起始原料,美国孟山都等国外公司普遍采用该法。另一种为烷基酯法,国内大多数企业采用此法。烷基酯法草甘膦生产主要原料为多聚甲醛(甲醛)、氨基乙酸、亚磷酸二甲酯、三乙胺、甲醇、盐酸,其中多聚甲醛的解聚是以三乙胺为催化剂,经过解聚、加成、缩合、水解反应,生成草甘膦的盐酸盐,经过脱除溶剂甲醇和过量盐酸后,草甘膦结晶析出,过滤洗涤,滤饼为草甘膦酸,在水解过程中产生副产物氯甲烷。亚磷酸二甲酯生产由三氯化磷同甲醇合成,并副产氯甲烷与盐酸。草甘膦生产及其原料的制备中副产的氯甲烷作为成品,其净化技术要求高,成本高;且氯甲烷为液化气体,运输不便不安全,经济效益差。

百草枯是一种速效触杀型灭生性除草剂,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目前世界第二大除草剂品种。合成方法主要有钠法,其反应条件苛刻,收率低,易产生致癌副产物,已被许多国家淘汰,另一种为氰化钠催化法,主要原料为吡啶、氯甲烷、氯气等。

上述两种产品位于除草剂产量前两位,草甘膦生产及其原料的制备均副产氯甲烷,而百草枯生产需要氯甲烷,且对氯甲烷的纯度要求较低。现有技术中尚未有草甘膦联产百草枯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对草甘膦及其原料亚磷酸二甲酯合成尾气氯甲烷进行综合利用,设计提供一种与草甘膦联产百草枯的生产方法的技术方案。

与草甘膦联产百草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草甘膦水解尾气、亚磷酸二甲酯生产尾气加压收集,冷凝液收集至草甘膦脱溶甲醇中回收利用;

2)于反应釜中,将上述收集的氯甲烷气体通入吡啶-甲醇溶液,在30-110℃、0.1-0.7MPa条件下,搅拌至充分反应,得到N-甲基吡啶盐酸盐(MPC),反应式为:

3)步骤2)得到的N-甲基吡啶盐酸盐中加入氢氧化钠、氰化钠,搅拌下于偶联反应釜中进行偶联反应,反应结束得中间产物——1,1’-二甲基-4-4’-联吡啶偶合物,反应式为:

4)将步骤3)的反应生成物蒸汽加热脱溶并过滤,蒸出的甲醇溶剂冷凝后回收利用;滤液投入氧化釜,通氯气进行氧化反应,反应尾气经碱液吸收处理,反应结束得1,1’-二甲基-4-4’-联吡啶二氯化物粗品,反应式为:

5)步骤4)得到的二氯化物粗品加入常规助剂,配制成相应的百草枯母药或水剂。

所述的与草甘膦联产百草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吡啶-甲醇溶液浓度为40-60%。

所述的与草甘膦联产百草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吡啶-甲醇溶液浓度为45-55%。

所述的与草甘膦联产百草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反应温度和压力分别为60-80℃、0.3-0.5MPa。

所述的与草甘膦联产百草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反应温度和压力分别为65-75℃、0.35-0.45MPa。

所述的与草甘膦联产百草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反应时间为7-14h。

所述的与草甘膦联产百草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反应时间为8-12h。

本发明利用的副产氯甲烷中的杂质为甲醇、氯化氢和甲缩醛,甲醇为吡啶溶剂,甲缩醛不对吡啶甲基化产生影响,氯化氢在加压情况下一部分随冷凝液回收,一部分与甲缩醛反应生成氯甲烷,降低了氯化氢浓度,减少了与吡啶成盐,经加压回收的副产氯甲烷品质完全符合百草枯生产要求。

本发明利用了草甘膦及其原料亚磷酸二甲酯合成尾气氯甲烷合成制备百草枯,副产物得到了充分的综合利用,生产工艺简单易行。减少了副产氯甲烷的净化分离成本,且联产无需灌装和运输,安全高效,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具体实施方式,并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将草甘膦及亚磷酸二甲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氯甲烷尾气收集至气柜,经压缩机压缩,冷凝液收集输送至甲醇回收岗位。收集的氯甲烷加压压力分别选择0.1、0.3、0.4、0.5、0.7MPa进行试验,结果显示0.3-0.5MPa时的效果最为理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金帆达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金帆达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702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