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槽弧型风管及其制作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67935.1 | 申请日: | 200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4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支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支亮 |
主分类号: | B29D23/00 | 分类号: | B29D23/00;B32B37/15;B29C65/48;E04F17/04;F16L9/00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戴晓翔 |
地址: | 312400浙江省嵊***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槽弧型 风管 及其 制作 工艺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建筑领域或空调领域的通风管道及其制作工艺,尤其涉及一种带槽弧型风管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组合型风管是以泡沫板(如聚乙烯泡沫板、橡塑泡沫板)为载体,在泡沫板二面分别复合玻璃纤维无机胶凝材料制成风管板,然后将各个风管板组合,形成通风管道。由于无机胶凝材料固化后,所制得的风管板为硬质平板,不能弯折,采用现有制作工艺制得的风管为直管型。当需制作的通风管道为弯风管、三通风管、四通风管时,若采用现有的硬质直管,将在拐角处形成较深的折弯,在拐角处容易给风管内的气流带来阻碍,影响通风效果,且给使用及安装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下风管板横向开有通槽、左右风管板为弧形的带槽弧型风管及其制作工艺,应用该工艺所制备得到的弧形风管,可方便的应用于带转弯或三通或四通的通风管道,使通风管道平滑流畅,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制作工艺所制作的风管为直管,当通风管道需要转弯或需要三通或四通时,在拐角处容易形成风阻,影响通风效果等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槽弧型风管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的步骤为:步骤一、风管板的制作,步骤二、风管板的切割,步骤三、风管板的粘合;所述的风管板切割的制作工序包括:a、切割左右风管板,使其成弧形平板;b、切割上下风管板,并在该两板上切割横向的若干通槽;所述的风管板的粘合的制作工序包括:在所述的通槽内涂胶粘剂,再将上下风管板弯曲后粘合到左右风管板的弧形边上。上下风管板上开有的通槽,可方便的将该两风管板弯曲,弯曲的弧度刚好与左右风管板的两弧形边相适应,将各个风管板粘合在一起后,即可形成弧形风管。
所述的风管板的制作工序为:I、在模板上轧辊一层纤维增强无机粘胶层,接着在该纤维增强无机粘胶层上放置选定的隔热板,再在隔热板的上表面轧辊一层纤维增强无机粘胶层,形成复合板;II、将复合板平置风干。隔热板用于确保通过该类通风管道内的冷热气流与外界之间较少的热传递,纤维增强无机粘胶层用于确保风管板的强度以及加强耐腐蚀性,也就确保了通风管道的整体强度和使用寿命。
所述的风管板切割的制作工序还包括将左右风管板与上下风管板配合的弧形边切割成L形槽边,所述L形槽边切割工序为:在左右风管板的两弧形边的两内侧各切割一条切割缝,该切割缝到边沿的距离为风管板的厚度,切割缝的深度为风管板厚度的四分之三,接着用切割刀将预切L形处的内侧纤维增强无机粘胶层和隔热板切除,保留外侧纤维增强无机粘胶层,形成两条L形槽。切割带L形槽的弧形边,有利于增加粘接面,提高粘接强度,确保所生产的风管的强度。切好切割缝后,可以和其他风管板一起运输到预安装风管的场合后,再将预切L形槽处的内侧纤维增强无机粘胶层和隔热板切除,保留外侧纤维增强无机粘胶层,然后再将各个风管板粘合,组合成风管。这样操作的目的是方便运输,同时又可防止L形槽处的外侧纤维增强无机粘胶层在运输过程中被折断。
所述的上下风管板可以朝通槽开口方向弯曲,在弯曲之前,先在所述的通槽内填充纤维增强无机粘胶,弯曲后,去除多余的纤维增强无机粘胶,并风干定形;所述的上下风管板也可以朝通槽开口反方向弯曲,弯曲后,弯曲后,在所述的通槽内填充轻质保温粘接材料,接着平整开槽面,最后风干定形。上下风管板的弯曲方向有两种可行方式,当风管板朝通槽开口方向弯曲后,通槽的尺寸变小,可直接填充纤维增强无机粘胶,达到填充与定形的目的,定形时,弯到设定弧度后,用固定装置固定其弧度,胶粘剂固化后,即形成弧度板;当风管板朝通槽开口反方向弯曲时,通槽的尺寸变大,可以直接填充纤维增强无机粘胶,也可以先填充轻质保温粘接材料,然后再用纤维增强无机粘胶平整槽口,并定形,而在弯曲时,先固定好弧度,然后在槽内填充填充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支亮,未经支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79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