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金属颗粒或其化合物热化学反应的肿瘤靶向热疗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062601.5 | 申请日: | 2007-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9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 发明(设计)人: | 刘静;饶伟;项士海;邓中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1B18/06 | 分类号: | A61B18/06;A61B17/00;A61K4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凤华 | 
| 地址: | 10008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金属 颗粒 化合物 热化学 反应 肿瘤 靶向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局部输送注射金属颗粒或其化合物以实施肿瘤微创加热治疗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金属颗粒或其化合物热化学反应的肿瘤靶向热疗方法。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重要杀手之一。至今,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手术切除会造成肢体残缺,放疗与化疗则会因副作用过大而导致对躯体和精神的伤害,所有这些途径都将不可避免地降低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因此,寻求既能有效杀灭肿瘤细胞,又能确保损伤及毒副作用小的微创治疗手段,一直是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核心问题。
目前用于肿瘤热疗的各种热效应大致包括:微波加热、射频加热、超声波聚焦加热、激光加热、热介质介入加热等物理手段(李鼎九,胡自省,钟毓斌,肿瘤热疗学,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微波由于穿透深度浅,只能作浅表加热,多用于浅表肿瘤。射频热疗虽然可加热深部肿瘤,但需用水冷却局部,皮下脂肪易发生过热而疼痛,造成硬节,操作也较困难。超声波聚焦热疗穿透力强,可治疗深部肿瘤,但由于超声波本身的限制,不能穿透含气的组织,也不能穿过骨骼,因此适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对现有的所有肿瘤热疗方法而言,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都是如何将热量定向输送到靶区组织,将肿瘤组织加热至有效杀灭温度而又不损伤正常组织。这一瓶颈的解决思路当前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逐渐被拓宽。比如,人们将磁性纳米颗粒用于靶向肿瘤热疗,依据外加交变磁场的作用,则注有磁性纳米颗粒的组织更易于吸收磁场的能量产生热量,由此可实现选择性较好的加热。但目前体外实验中使用的交变磁场大多超出了人体适用范围,会对患者产生较大副作用,也对医护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同时,作为医药载体的纳米颗粒如Fe3O4尽管其急性毒性很低,但实验证明它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有致突变性。因此这种方法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此外,基于上述方法的热疗设备的一个共同点是结构复杂,价格一般都十分昂贵,手术操作程序繁琐复杂,因此治疗费用很高。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金属颗粒或其化合物热化学反应的肿瘤靶向热疗方法,可有效地克服上述方法的不足。该方法可定向释放能量,无需水冷却,患者甚至不用麻醉,可望治疗任何部位的肿瘤,并可很方便地与其它肿瘤治疗方式(如化疗、放疗、冷冻治疗等)结合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局部热疗方法的诸多缺陷,提供一种热靶向性好、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可用于人体各部位(包括浅表组织、深部组织以及腔道部位组织)的基于金属颗粒或其化合物热化学反应的肿瘤靶向热疗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金属颗粒或其化合物热化学反应的肿瘤靶向热疗方法,其治疗步骤如下:
1、先由B超、CT或核磁共振影像设备确定肿瘤的尺寸及位置;
2、根据肿瘤的尺寸及位置确定具体使用的微纳米金属及其化合物,并将所使用的微纳米金属及其化合物装入注射器支架的后部输送空腔内;
3、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用穿刺针对肿瘤所在的皮肤进行穿刺,并将注射针插入肿瘤靶区组织内,继而将注射器支架的后部输送空腔内的微纳米金属及其化合物注射至肿瘤靶区组织内;所注入的微纳米金属及其化合物与人体DNA分子结合,产生化学热致肿瘤靶区内的肿瘤组织坏死,从而达到肿瘤靶区内的肿瘤组织热疗作用;根据需要,可适当补充注射生理盐水或HCl酸性溶液,以辅助产生剧烈的放热反应;另外,插入孔处可通向外界大气,以便放热反应中所产生的气体由此排出;
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包括纳米金属钠、纳米金属钾、纳米金属镁或纳米钙颗粒;
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化合物包括纳米氧化钠颗粒、纳米氧化钾颗粒、纳米氧化镁颗粒或纳米氧化钙颗粒。
所述的金属纳米颗粒的颗粒形状为球形、条形或无规形状,颗粒平均直径在1nm-5mm之间。所述的金属纳米颗粒化合物的颗粒形状为球形、条形或无规形状,颗粒平均直径在1nm-5mm之间。
所述金属纳米颗粒化合物为由纯金属颗粒与同种或异种化合物按二元、三元或更多种组份混合而成;所述混合物中各组份质量百分比配比为任意配比。
所述肿瘤靶向热疗方法同时使用1-100枚注射针向肿瘤靶区输送所述微纳米金属及其化合物,以实现对复杂形状肿瘤的适形治疗。
所述的微纳米金属颗粒及其化合物固体颗粒以液体、外覆脂质体或石蜡包裹层形式输送至肿瘤目标靶区组织。
所述的穿刺针的长度为10mm~350mm,穿刺针针芯内径为0.2mm~5mm,穿刺针为不锈钢、铂、金、塑料或玻璃材质的穿刺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26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硬盘托架
 - 下一篇:甘蔗蔗叶与地膜全覆盖保水方法
 





